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浣花草堂黄裳①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浣花草堂 黄裳 ①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②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③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④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⑤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⑥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⑦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⑧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⑨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⑩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⑪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⑫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第⑧段中加点词“仙气”在文中的意思是___。
(3)理解第⑪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4)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5)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浣花草堂 黄裳 ①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②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③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④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⑤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⑥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⑦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⑧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⑨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⑩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⑪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⑫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第⑧段中加点词“仙气”在文中的意思是___。
(3)理解第⑪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4)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5)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去思考.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
(2)理解“仙气”的重点是抓住“一般化的塑像”来理解,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3)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4)C项“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5)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全面认识杜甫的做法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阐述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游记里,作者从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的修建,个人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诗歌的误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从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带给自己的启示.
答案:
(1)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2)把杜甫仙化.
(3)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4)C
(5)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2)理解“仙气”的重点是抓住“一般化的塑像”来理解,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3)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4)C项“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5)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全面认识杜甫的做法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阐述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游记里,作者从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的修建,个人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诗歌的误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从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带给自己的启示.
答案:
(1)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2)把杜甫仙化.
(3)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4)C
(5)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浣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 2020-05-14 …
数学题目.非常急啊.某养殖场要在一排20M长的旧砖墙前修建一个矩形围墙,占地100M^2.旧墙可以 2020-06-0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 2020-06-09 …
增值税中以旧换新的税额计算1.某商场(一般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视机,每台含税售价3,00 2020-06-16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17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 2020-06-29 …
黄金以旧换新计算比如现在黄金价格303元,以旧换新的话商家要求以新的克数必须要在老的基础上单品增加 2020-07-1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 2020-11-08 …
目前,继“家电下乡”活动后,我国各地又在城镇开展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政府对城镇居民购买家电产品给 2020-11-13 …
六年级下册数学题:1.妈妈想用一台旧电视机换购一台32寸液晶电视,具体如下.你能算出妈妈要付多少钱吗 2020-12-01 …
1个小时内回答悬赏1.妈妈想用一台旧电视机换购一台32寸液晶电视,具体如下.你能算出妈妈要付多少钱吗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