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能养廉,人所共知。然而勤也能养廉。懒的反面是勤,贪的反面是廉。懒养贪,那么,按常理,其反面则是勤养廉。作为“公仆”,勤政,廉政,这两方面不能孤立,
俭能养廉,人所共知。然而勤也能养廉。
懒的反面是勤,贪的反面是廉。懒养贪,那么,按常理,其反面则是勤养廉。作为“公仆”,勤政,廉政,这两方面不能孤立,也不能对立。
有人重“廉政”,轻“勤政”,认为廉“硬”勤“软”,所以,便出现“不廉遭白眼,不勤无人管”的现象。事实上,不勤政,也会不“廉政”的。
读过《水浒》“智取生辰纲”便知道,蔡京在各地搜刮的民脂民膏,是无法计算的;清朝的和珅,贪污的金银财宝,多少个库房都是满满的,比皇帝老子还惊人。可谁又看过关于他们勤于干点“政事”的记载呢?相反,历史上的清官,也很少听说哪个是不勤于干“政事”的大懒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勤政”的“模范”,他“淡泊明志”,要求自己“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前后为政40年,“躬亲庶政,不舍昼夜”,他也清廉得很,教育子孙也“于物淡然无所好”。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诚斋夫人》中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恶心生。”大凡“勤政”者,“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案牍劳形,其“心思”就会多用到生产、建设、治理上,从而萌发出一种“良知”,一种“善心”,体味到财物来之不易;“将己心,度人心”,便会产生一种“律己意识”,不沾染他人财物,“清廉”也就在其中了。所以,懒则多贪,勤则多廉,这虽不能说是一条“绝对”规律,但说“相对”,我看是能够成立的。
历史上的清官,是不能和共产党人相比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主张既廉又勤。这方面,周恩来总理是榜样。他日理万机,有时在车上打个盹,就算“休息”过了。他置下家产了吗?没有。直至逝世时也还是“身外无长物”。正是勤恳的态度孕育着廉洁的品质。既讲“廉政”,又讲“勤政”。不勤,懒了,要保住“廉”恐怕是不容易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引文列举了蔡京、和珅两个贪官的事例后,为什么还列举诸葛亮,司马光两个清官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周恩来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文第④、⑤段在选用论据上有什么不同?在论证方法的运用上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1.勤能养廉;2.列举了蔡京、和珅两个贪官的事例后,还要列举诸葛亮、司马光两个清官的事例是为正反对比,增强文章的说明力;3.最后一段写周恩来总理是为了论证“共产党人主张既廉又勤”,将论证推进了一层;4.第④段选取了4个事实论据,运用了举例论证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⑤段选用了理论论据,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这样既有史实又有道理,能让人信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分析:
1.许多同学一看文章开头就不假思索地填上“俭能养廉”,以为开头一句就是总起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实这是作者引出议论的一句话。也有同学将“勤政,廉政,这两方面不能孤立,也不能对立”误作中心论点,其实这是作者的第一层论证,用分论点来代替中心论点也是不妥的。 2.现在考试开放题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因此不好好看文章、看题目就答上“没有必要再列举诸葛亮、司马光两个清官的事例”;也有同学没有写出关键点“正反对比论证”,答不出要点,答题的分量就不够了。 3.多数同学都能想到举周恩来总理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共产党人主张既廉又勤,但仅仅想到这一点还不太够,还要联系上文来看这结尾一段的作用,甚至还要看全文,从作者论证的思路来看,就能全面地讲清关键点。 4.有的同学认为凡是议论文总会讲道理,所以认为第④段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实际上,某一段或某几段是完全有可能只运用一种论证方法的。另外,正反对比论证有些省市在初中阶段不作要求,是否回答得出来,就可视情况而定了。
孩子十一了,到现在还贪玩不爱写作业,怎么才能让他养成做作业的习惯? 2020-03-30 …
某学习网站开辟了“读名著评人物”论坛,小明看到网友们的热情讨论,忍不住跟了一个帖子:“我欣赏吴承恩 2020-04-0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 2020-04-07 …
读一读,积累谚语。人心高过天,做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 2020-04-07 …
语言陷阱问题 “逻辑”知道一种人懒惰,可是别人不懒惰,知道懒惰的人不是别人,但是知道别人也有懒惰的 2020-05-16 …
请问“若要欺心人,吃素队里寻.”以及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增广贤文 2020-07-05 …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树懒:看上去很懒》一文标题的潜台词十分明确:树懒其实不懒。“看上去 2020-11-07 …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原寓言的寓意是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2020-11-10 …
他从来不偷懒,不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他从来不贪玩,不像狗那样到处乱跑.是不是比喻句? 2021-01-05 …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并不一定是特别聪明,但一定认真、刻苦、永不自满;而一些同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