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取次花丛懒回顾,下句是什么
题目详情
取次花丛懒回顾,下句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注释】:
《云溪友议》云:“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若贫……韦蕙丛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句由《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蜕变而成.句意为:曾经到过大海见过海水,觉得其它的水就难说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美的云了.海水深广而汹涌,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见绌.宋玉《高唐赋》云,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纬,不可称论”;陆游《入蜀记》云,“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如此之云,别处的云与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难为”“不是”,显然是夸张说法,但“沧海”、“巫山”的形象为水中之最,云中之尤,各为世间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经历过、观赏过的人,对其他的水与云,确实很难看上眼了.诗人“索物以托情”,语近思远,风情宛然,强调了抒情对象的无与伦比,表达了对亡妻韦惠丛的无限仰慕及忠贞不二的爱情,从而既表明心迹,又告慰亡妻.孟子两句,一为“难为水”,一为“难为言”,元一为“难为水”,一为“不是云”,不仅出新,用词也善变化.
今人用此两句,常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离思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注释】:
《云溪友议》云:“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若贫……韦蕙丛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句由《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蜕变而成.句意为:曾经到过大海见过海水,觉得其它的水就难说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美的云了.海水深广而汹涌,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见绌.宋玉《高唐赋》云,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纬,不可称论”;陆游《入蜀记》云,“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如此之云,别处的云与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难为”“不是”,显然是夸张说法,但“沧海”、“巫山”的形象为水中之最,云中之尤,各为世间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经历过、观赏过的人,对其他的水与云,确实很难看上眼了.诗人“索物以托情”,语近思远,风情宛然,强调了抒情对象的无与伦比,表达了对亡妻韦惠丛的无限仰慕及忠贞不二的爱情,从而既表明心迹,又告慰亡妻.孟子两句,一为“难为水”,一为“难为言”,元一为“难为水”,一为“不是云”,不仅出新,用词也善变化.
今人用此两句,常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看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下句是什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语法问题didhecome不是病句么did是过去式呀为什么用come不用came呀came可以 2020-05-15 …
请帮忙分析下这句英语句子中的成分ArecentcaseconcernsJaneButlinwhos 2020-05-20 …
英语语法的问题这句是病句么?chilrenmayhaveasimilarviewtowardsil 2020-07-21 …
Pleaseacceptmysincereapologiesforanyinconvenience 2020-08-03 …
英语语法.1.Iamlettinggo这句话为什么let要加ing?是不是进行时?那后面的go是动词 2020-10-30 …
有个句子: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这个句子是病句么?这是 2020-11-21 …
“他是当世的管仲、乐毅”这句话是比喻句么?“他是像管仲乐毅一样的人物”这句话是比喻句么?.“他是当世 2020-11-26 …
关系代词能担当从句宾语?thatapersoncanbesureof是一句完整的定语从句么?that 2020-11-26 …
见往事耳断句见往事耳的断句是见/往事耳吗?可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见往事作为一个词语,不是不 2020-12-24 …
NCE第二册一课句子分析,句子一:writethenumbersandthewordsgivenin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