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放言》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其实这两句是以比喻《放言五首(其三)》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其实

题目详情
《放言》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其实这两句是以______比喻_______
《放言五首(其三)》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其实这两句是以______比喻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的北京是这样的: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放言五首(其三)》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实这两句是以 玉与材 比喻生活中的善恶是非.说明 证明辨别事物真伪,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 的道理
看了 《放言》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蜡烛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有没有固定的位置?是不是放哪里都行?是不是放哪里都遵循这个 u>2f,倒  2020-05-16 …

鲁迅实践名言鲁迅de!多一点!谢谢!实践名言!shijian!实践名言!实践名言!实践名言!实践名  2020-06-13 …

关于《识破谎言》(桦旦纯著,陈刚译,第11页)一书中“诚实村”与“谎言村”答案的疑惑!“诚实村”与  2020-06-16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  2020-06-17 …

从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下面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爱,安,兵,朝,除,辞,殆,当,道,发从学过的文言文中查  2020-06-24 …

英语翻译*我的生活准则: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我的最大特点:勇于拼搏,吃苦耐劳,从不轻言放弃.在实  2020-07-25 …

汪曾祺的语言很有特色,他深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  2020-11-02 …

关于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  2020-12-07 …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b、开  2020-12-10 …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很悠久,从汉朝和魏晋时期就有外来词引入;更多的外来词是近代从西方语言中吸收进来的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