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如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给土里加什么材料呢?说上几种,再者这些材料去哪弄...
题目详情
如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给土里加什么材料呢?说上几种,再者这些材料去哪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如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呢?
首先,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根本措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群众称之为“海绵田”,作物产量最高.在山东地区,多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低于适合蔬菜生长2%的界限.因此,增施有机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是十分必要的.
有机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微生物的活动,疏松了土壤,也产生了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对根系的生长有利.
其次,合理浇水,减少浇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传统的浇水对土壤侵蚀、压实的作用很强,而且大水漫灌使得土壤内的空气被挤出,土壤的团粒结构也被破坏,不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性的提高.浇水后,土壤表层板结,透气性下降,需要中耕松土,打破土壤表层的板结,恢复土壤的透气性.在棚室蔬菜生长起来后,中耕松土不能进行,土壤板结也就无力打破了.
滴灌有保护土壤的作用.滴灌不同于大水漫灌,它是慢慢地津润土壤.在青州等滴灌已经推广多年的地区,菜农普遍反映,使用滴灌的棚内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强.
再次,勤划锄.蔬菜定植后,要注意勤划锄,这样土壤的透气性才好,才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一般蔬菜定植后,应每隔3—5天划锄一遍.并且每浇过一遍水后,都要及时划锄.注意划锄时不能过深,过深土壤易结块,但也不能过浅,太浅效果不好,一般划锄深度以3—5厘米为宜.
另外,重施生物菌肥,提高微生物活性.经过长时间的连作种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积累,而有益微生物减少.施用生物菌肥可以使得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重新占据优势.而且,很多有益微生物本身就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的作用.如亩施“激抗菌968”或“大源落地生根”30—40公斤,不仅能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透气性,而且对提高土壤的肥力,抑制蔬菜的根部病害也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根本措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群众称之为“海绵田”,作物产量最高.在山东地区,多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低于适合蔬菜生长2%的界限.因此,增施有机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是十分必要的.
有机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微生物的活动,疏松了土壤,也产生了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对根系的生长有利.
其次,合理浇水,减少浇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传统的浇水对土壤侵蚀、压实的作用很强,而且大水漫灌使得土壤内的空气被挤出,土壤的团粒结构也被破坏,不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性的提高.浇水后,土壤表层板结,透气性下降,需要中耕松土,打破土壤表层的板结,恢复土壤的透气性.在棚室蔬菜生长起来后,中耕松土不能进行,土壤板结也就无力打破了.
滴灌有保护土壤的作用.滴灌不同于大水漫灌,它是慢慢地津润土壤.在青州等滴灌已经推广多年的地区,菜农普遍反映,使用滴灌的棚内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强.
再次,勤划锄.蔬菜定植后,要注意勤划锄,这样土壤的透气性才好,才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一般蔬菜定植后,应每隔3—5天划锄一遍.并且每浇过一遍水后,都要及时划锄.注意划锄时不能过深,过深土壤易结块,但也不能过浅,太浅效果不好,一般划锄深度以3—5厘米为宜.
另外,重施生物菌肥,提高微生物活性.经过长时间的连作种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积累,而有益微生物减少.施用生物菌肥可以使得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重新占据优势.而且,很多有益微生物本身就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的作用.如亩施“激抗菌968”或“大源落地生根”30—40公斤,不仅能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透气性,而且对提高土壤的肥力,抑制蔬菜的根部病害也有显著的效果.
看了 如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给土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石潭记的答案1.作者捉住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写 2020-05-13 …
《泊船瓜洲》诗中强烈抒发作者的什么之情?《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诗中强烈抒发作者的之 2020-06-06 …
《漏室铭》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也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原题是这样的:本文(《漏室铭》 2020-06-23 …
爱莲说最后一段作者是在感叹什么,讥讽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 2020-06-26 …
关于《藤野先生》的问题文中作者写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 2020-07-02 …
“什么,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出自什么(作者)的什么(诗题)。课外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诗有““什么 2020-07-03 …
生物这样的情况怎么办?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到最凶猛的消费者的,那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动物吃蘑菇这样的 2020-07-06 …
我们的语文课文里面几乎句句都有什么揭示铺垫渲染表达什么了作者的什么什么情.原作者真有这么想? 2020-11-06 …
晏几道的《鹧鸪天》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 2020-12-01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