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星星变奏曲》一诗,完成下列各题。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题目详情
阅读《星星变奏曲》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资*源%库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 涌出/金黄的/星星
C.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D.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遥远的安慰”指星星,人们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B.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朦朦胧胧”描写出白丁香的朦胧美,将人们带进一种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
C. 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周围都是黑暗和寒冷,只能燃烧起一堆篝火,温暖自己寂寞的心。)
D.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睡莲”在这里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
(3)下列对诗歌品味错误的一项是___
A. 诗歌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B. 诗歌的题目借用了音乐术语,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C. 诗歌在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D. 一、二两节诗都采用了设问的句式开头,表达了在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第二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
(4)本诗的题目称为“星星变奏曲”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这首诗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自己的经验等。
B. 本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达追求光明的主题。
C. 本诗的上下两节结构不相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尽管相同或相近,但韵律不同,出现变化。
D. 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资*源%库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 涌出/金黄的/星星
C.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D.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遥远的安慰”指星星,人们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B.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朦朦胧胧”描写出白丁香的朦胧美,将人们带进一种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
C. 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周围都是黑暗和寒冷,只能燃烧起一堆篝火,温暖自己寂寞的心。)
D.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睡莲”在这里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
(3)下列对诗歌品味错误的一项是___
A. 诗歌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B. 诗歌的题目借用了音乐术语,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C. 诗歌在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D. 一、二两节诗都采用了设问的句式开头,表达了在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第二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
(4)本诗的题目称为“星星变奏曲”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这首诗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自己的经验等。
B. 本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达追求光明的主题。
C. 本诗的上下两节结构不相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尽管相同或相近,但韵律不同,出现变化。
D. 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节奏的把握,注意现代诗歌节奏划分办法.①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②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③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④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一旦划分影响表达则无价值.因此,划分节奏后诵读一下,看是否影响表达.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正确;
C.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D.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结合语境.
A.正确;
B.正确;
C.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求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D.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诗歌意象、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A.正确;
B.正确;
C.“一、二两节诗都采用了设问的句式开头”表述错误,应该是反问句;
D.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注意结合诗意明确题目含义和作用.
A.正确;
B.正确;
C.本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尽管相同或相近,韵律相同;
D.正确.
故选:C.
答案:
(1)B
(2)C
(3)D
(4)C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正确;
C.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D.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结合语境.
A.正确;
B.正确;
C.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求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D.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诗歌意象、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A.正确;
B.正确;
C.“一、二两节诗都采用了设问的句式开头”表述错误,应该是反问句;
D.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注意结合诗意明确题目含义和作用.
A.正确;
B.正确;
C.本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尽管相同或相近,韵律相同;
D.正确.
故选:C.
答案:
(1)B
(2)C
(3)D
(4)C
看了 阅读《星星变奏曲》一诗,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生物,关于血清凝集的问题.用A、B型血清对18个人进行鉴定,与A型凝集的有9人,B有7人,都凝集的 2020-04-27 …
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每隔1s投下一颗炸弹,空投下5颗,若不计空气阻力影响,则( )A. 这5颗 2020-05-16 …
凝固放热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比如在有的时候到了凝固点不能凝固,因为不能继续放热,我想问一下在什么情况 2020-06-04 …
红枣女孩阅读,②③处运用了什么手法?②一些姊妹坚持不住,从妈妈身上逃脱,女孩儿目睹她们化为腐朽.③ 2020-07-03 …
红枣女孩阅读,②③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②一些姊妹坚持不住,从妈妈身上逃脱,女孩儿目睹她们化 2020-07-03 …
一箱玻璃弹珠有若干颗(不多于1000颗),如果按2颗一次,或3颗一次,或4颗一次,或5颗一次,或6 2020-07-06 …
都没有,碗里一共有一碗豆,从第二颗开始数,一直数到第六颗,碗里还剩下一颗,直到数到第七颗就一颗有多 2020-07-06 …
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 2020-07-22 …
有关南方夏季西南方向的一颗星星...昨天晚上,大约九点半十点的时候,我在西南方向看到一颗很亮很亮的 2020-07-25 …
在使用导航仪和GPS卫星进行定位时,至少需要接收到几颗卫星信号才能正常定位?A、1B、2C、3D、4 2020-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