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
题目详情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尝舟行过市桥___ 因好语遣之___
某将衣质钱___ 不过为过新年计耳___
(2)下面句中的“以”与“何以预知而忍乏”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策之不以其道 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以虫草为林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尝舟行过市桥___ 因好语遣之___
某将衣质钱___ 不过为过新年计耳___
(2)下面句中的“以”与“何以预知而忍乏”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策之不以其道 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以虫草为林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曾坐船经过市桥.舟:乘船;
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遣:打发;
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质:抵押;
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计:盘算谋划.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例句和选项B中的“以”都是介词,凭借;A.介词,按照;C.介词,把;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耳:罢了;相:代词,我.句子翻译为: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凡是;非理相加:无理取闹;至:到.句子翻译为: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这里要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特点,题干作了提示:结合其言行.文章中的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乘船 打发 抵押 盘算谋划
(2)B
(3)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曾坐船经过市桥.舟:乘船;
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遣:打发;
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质:抵押;
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计:盘算谋划.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例句和选项B中的“以”都是介词,凭借;A.介词,按照;C.介词,把;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耳:罢了;相:代词,我.句子翻译为: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凡是;非理相加:无理取闹;至:到.句子翻译为: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这里要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特点,题干作了提示:结合其言行.文章中的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乘船 打发 抵押 盘算谋划
(2)B
(3)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看了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 2020-06-19 …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所有之、而、其的意思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2020-06-19 …
急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 2020-06-27 …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 2020-06-2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面小题。(10分)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2020-06-27 …
阅读理解刻舟求剑(14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2020-06-27 …
阅读并回答问题。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2020-06-27 …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4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 2020-06-27 …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020-07-03 …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刻舟求剑》一则寓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 20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