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③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简析“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③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简析“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上阙中,“几兴亡”陈述的是历史兴衰;“千古英雄成底事”描述了历史英雄已逝;“草”“茫茫”“霜”等词渲染了荒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感叹与思索.下阙可结合着“有意”“扫沙场”“击楫中流”表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远大志向;“空怅望”表现了作者终成一场空,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2)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赏析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上阙可抓住描写的“平沙”“洗岸”景物特点,“草接天长”“霜”,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惆怅、担忧之情,故此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下阙,“馘名王”“ 欲上治安”等是历史典故,故运用的是典故的手法.“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这些都是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少年有意”“空怅望”从年轻时的志向与现实的理想落空进行对比,故运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
(1)(4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2分)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2分)
(2)(4分)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2)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赏析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上阙可抓住描写的“平沙”“洗岸”景物特点,“草接天长”“霜”,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惆怅、担忧之情,故此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下阙,“馘名王”“ 欲上治安”等是历史典故,故运用的是典故的手法.“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这些都是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少年有意”“空怅望”从年轻时的志向与现实的理想落空进行对比,故运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
(1)(4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2分)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2分)
(2)(4分)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学校要挖一个长方体跳远沙坑,在比例尺是1:300的设计图上,沙坑的长为3.5厘米,宽为1.5厘米, 2020-06-24 …
中心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准备挖一个长方体的沙池,长4m宽3m.用一辆卡车运沙,卡车车厢长3m,宽2 2020-07-06 …
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沙坑,甲长40分米,宽3分米,沙子深5分米;乙长20分米,没有沙子.现在从甲沙坑 2020-07-10 …
名著阅读:(1)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是因为。(2)阿廖沙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 2020-07-24 …
运用名著阅读积累回答:(6分)小题1:填空(4分)阿廖沙的成长环境代表人物典型事件弥漫着残暴和仇恨不 2020-11-08 …
5.(2013湖南长沙23.★★☆)读长沙小丽的东南亚“新马泰”旅游日记,结合地图,回答问题。(8分 2020-11-10 …
(2005•长沙)读长沙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沙市东与省相邻;长沙市所辖县(市)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2020-11-12 …
一架飞机某日9时(北京时间)从长沙(28°N,112°E)起飞,飞行4时20分到乌鲁木齐(44°N, 2020-11-12 …
这道题已知铺在长方体沙坑中黄沙的体积是10.5立方米,沙坑的长是6米,宽是3.5米,长方体的体积=长 2020-12-24 …
”长风沙”中的“长”应读二声还是三声《长干行》中的最后一句“直至长风沙”,只知长风沙是个地名,但不知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