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亲政篇(明)王鏊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
|
|
解析:
(1) 适:到,回到。 (2) (4)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上下沟通就太平,上下不沟通就不太平,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然而,上下不沟通的弊病,没有像近代这样严重的。君臣相见,只是在君主上朝的片刻时间;上下关系,仅靠批答奏章相互联系,只凭法令和制度相互维持罢了。这不只是沿袭旧的办法,也是由于各自的地位形成的。为什么呢?国家总是在奉天门举行朝会,未尝中断过一天,可以说很勤勉了。然而,殿堂与台阶使君臣相隔悬殊,威严的仪式显耀隆盛,御史监督朝会仪式的执行,鸿胪检举不遵礼仪的官员,通政司官员导引大臣奏事,皇上只是看上一眼,大臣谢恩告辞,惶恐不安地退下来。皇上何曾处理一件事,臣下何曾当面讲一句话?这没有别的原因,地位悬殊造成的,就是人们所说的宫殿之上远隔万里,臣下即使想说话也无从讲起啊。 本朝的圣节、正旦、冬至的盛大朝会在奉天殿举行,这就是古代的正朝。平日上朝在奉天门,这就是古代的外朝。惟独缺少内朝。然而,并不是真缺,华盖、谨身、武英等殿的朝会,难道不是内朝的遗制吗?洪武年间的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扬士奇、杨荣等人,每天都侍奉在皇上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人,常常在便殿奏事或回答皇帝咨询。在那个时期,难道会有堵塞隔绝的忧患吗?如今内朝没有恢复,皇上驾临日常朝会之后,臣下就不能再进见了。三座大殿的高门关闭,很难看到里面情况。所以上下情况堵塞不通,天下弊病因此堆积。孝宗在晚年对此状况深为感慨,屡次在便殿召集大臣,谈论天下大事。孝宗正要有所作为之时,没想到百姓没有福气,他却逝世了,来不及看到天下大治的美好光景,天下之人至今对此感到遗憾。 但愿陛下远效圣明祖先,近效孝宗皇帝,彻底铲除近世上下堵塞隔绝的弊病。除了日常的朝会之外,再在文华、武英二殿召见臣下,仿照古代内朝的意思,大臣三天或五天进宫问安一次,侍从官和台诛官各选一人轮流上殿应答。各主管衙门有事请示,皇上根据了解的情况决断。如有难以决断的情况,就与大臣当面商议。要不时地引见群臣,凡属谢恩、辞别一类的事情,也都可以上殿奏述情况。皇上应当虚心地询问他们,和颜悦色地开导他们。这样,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陛下虽然深居在九重大门把守的宫廷中,天下的事却全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在外朝时可以据此端正上下的名分,在内朝时可以据此沟通远近的情况。这样,难道还有近世上下堵塞隔绝的弊病吗?唐免和虞舜的时代,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清,好的意见不被埋没,乡间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也不过如同上述罢了。
齐使田忌将而往的而什么意思齐使田忌将而往的而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妇拍而呜之d此不 2020-04-09 …
将下段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 2020-06-12 …
英语翻译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 2020-06-15 …
求古文翻译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 2020-06-16 …
《韩非子》翻译原文:宋王与仇齐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害之而反利阳虎为乱于鲁①,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 2020-06-16 …
1、如图所示.斜面体A置于水平面上,斜面倾角为a,斜面体B的斜面恰与A的斜面重合,而B的上表面水平 2020-06-27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一直以后被世人引用为学无止境.但是这个话只是说了一半,后面还有啊.出 2020-06-29 …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 2020-07-30 …
英语翻译有两虎争人而斗者,(而:)管庄子将刺之.(之:)管与止之曰:“虎者,唳虫;人者,甘饵也.(之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