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题。新喻道中寄元明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喻道中寄元明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这首诗尾联的“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妙在哪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携手”非常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兄弟之间的深厚亲情。作者侃侃道来,充满亲情,不须雕琢,自见意切。

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的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还有,课本里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与李白的“挥手自兹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可以用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来出这样一道题:“这首诗尾联的‘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妙在哪里?”回答前就应该运用“有包孕的片刻”这一理论进行思考,然后作出如下的回答:“‘携手’ 非常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兄弟之间的深厚亲情。作者侃侃道来,充满亲情,不须雕琢,自见意切。”
看了 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8.以下哪些行为分别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举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020-05-15 …

星期天,来公园游玩的人有很多,其中老年人数量和中年人数量的比是2:9中年人数和儿童人数的比是3:7  2020-05-17 …

浣溪沙1、这首诗在内容上与唐代诗人刘希夷《代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1、这首诗在内容  2020-06-11 …

某小学低年级有200人,中年级不必低年级多5/1,低年级人数比高年级少5/1.求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  2020-06-13 …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  2020-06-22 …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  2020-06-22 …

8.以下哪些行为分别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举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020-06-26 …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稿)》中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擅自约见网友;未成年人不得不得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  2020-07-02 …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  2020-07-11 …

一个农村小男孩帮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修好了车,中年人准备离开时发现小男孩迟迟不肯离去。中年人递给他一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