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
题目详情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实践检验的结果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迈克道尔以1937年为例,通过考察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验证得出: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相对高于英国的产业而言,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斯特恩比较了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分析,1950年在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了假设检验,但到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但是,比较优势也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其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第三,该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实践检验的结果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迈克道尔以1937年为例,通过考察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验证得出: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相对高于英国的产业而言,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斯特恩比较了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分析,1950年在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了假设检验,但到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但是,比较优势也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其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第三,该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了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现在物理界中到底最小基本单位是什么?是“超弦”还是“原子”弦理论(stringtheory),即弦 2020-06-14 …
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论文根据以下活动,写一份1000——2000字左右的论文,题目《如何成为一 2020-07-25 …
要非常非常非常特别优美的句子,现代!!!!!初一的摘抄,尽量选可以让老师看的,只要优美就可以,满意采 2020-11-04 …
材料一德国1871年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 2020-11-27 …
以下体现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的是①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有正 2020-12-10 …
关于量子力学和弦理论1.量子力学的支持理论是量子论吗?2.量子论与弦理论有什么冲突?3.既然量子力学 2020-12-19 …
同一种商品在甲、乙两个商场的标价都是每件10元,在销售时都有一定的优惠.甲的优惠条件是:购买不超过1 2020-12-23 …
同一种商品在甲、乙两个商场的标价都是每件10元,在销售时都有一定的优惠.甲的优惠条件是:购买不超过1 2020-12-23 …
同一种商品在甲、乙两个商场的标价都是每件10元在销售时都有一定的优惠甲的优惠条件是:购买不超过10件 2020-12-23 …
毛邓三的问题,希望有人帮帮忙-论述我国在08年经历了地震,雪灾,金融危机···的冲击.1.我国社会主 2021-01-22 …
相关搜索: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