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
题目详情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②,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①伥伥:无所适从的样子 ②轩序:指房间,房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各句都表明欧阳修提出的为文重道之理的一组是___
①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②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④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⑤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④⑤D ①②⑥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必须先学道,只要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②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③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②,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①伥伥:无所适从的样子 ②轩序:指房间,房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莫有开之使前者 | 开:开导 |
B.修材不足用于时 | 修:学习,自修 |
C.发而读之 | 发:启封,打开 |
D.而至者鲜焉 | 鲜:少,很少 |
①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②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④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⑤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④⑤D ①②⑥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必须先学道,只要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②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③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句译为: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修:是欧阳修的名,“我”的意思.
(2)C ①句是对吴充的书信及文章的整体评价.②句是对吴充谦虚好学的赞赏.③句直接陈述为文之道应该起步的基点就是道.④句是用圣人的成功证明道对文章的重要性.⑤句是讲如果有道对写文章的重要作用 ⑥句是欧阳修自述学道的感受及评价.
(3)B“只要…就”,过于绝对.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其实是用圣人的事例证明“道”对于“文”的重要性,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4)①“难工”,难以精细工巧;“自足”,自我满足.译文: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②“大抵”, 大概;“自至”,到好的水平.译为: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③“所谓”,这就是所说的;“轩序”,书房;“纵横高下”,随心所欲.译为: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答案:
(1)B
(2)C
(3)B
(4)①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②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③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人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2)C ①句是对吴充的书信及文章的整体评价.②句是对吴充谦虚好学的赞赏.③句直接陈述为文之道应该起步的基点就是道.④句是用圣人的成功证明道对文章的重要性.⑤句是讲如果有道对写文章的重要作用 ⑥句是欧阳修自述学道的感受及评价.
(3)B“只要…就”,过于绝对.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其实是用圣人的事例证明“道”对于“文”的重要性,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4)①“难工”,难以精细工巧;“自足”,自我满足.译文: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②“大抵”, 大概;“自至”,到好的水平.译为: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③“所谓”,这就是所说的;“轩序”,书房;“纵横高下”,随心所欲.译为: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答案:
(1)B
(2)C
(3)B
(4)①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②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③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人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看了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史蝤病 2020-06-14 …
患夫社鼠的加点词夫,焉,故,腹和曲突徙薪的徙,且,俄而家果的而,亡患夫社鼠的加点词的腹和曲突徙薪的 2020-06-26 …
物理电学我想请问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说电位降之和应该等于电位升之和但是又说回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 2020-07-02 …
什么是代数和(物理-电学)怎么理解这句话“一个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各电路电动势的 2020-07-02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社鼠①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 2020-07-04 …
下列组词全正确的一项是A切断攻势纤夫芜湖B.抵抗拒决胁定组词全正确的一项是()A.切断攻势纤夫芜湖 2020-07-10 …
帮忙做一下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 2020-11-03 …
英语翻译一日农夫外出遇见了一个外星人,外星人看见农夫后伸出了3个手指头,农夫见后伸出了5个手指头,外 2020-11-10 …
英语翻译翻译内容:一日农夫外出遇见了一个外星人,外星人看见农夫后伸出3个手指手,农夫便伸出5个手指手 2020-11-10 …
1.苏轼开辟了()词风2.柳永和()都是()派的代表词人3.社鼠,原文: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