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艰辛的历程》,完成题目。艰辛的历程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题目详情
阅读《艰辛的历程》,完成题目。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⑪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⑫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 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⑬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选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平江人,有改动)
(1)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2)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简析:___
(5)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⑪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⑫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 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⑬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选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平江人,有改动)
(1)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2)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___的泪。
(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简析:___
(5)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根据前后文内容去判断,并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作答.从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那个誓言”指的就是第⑥段娘在被欺骗后发下的誓言:“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2)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及句子的用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句子意思进行.娘在送“我”独自一人去上大学时,叮嘱“我”遇到难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既表现了她为人的坚强,也表现她希望儿子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这也正是她说这句话的用意所在.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第一次流泪,是在娘送我上大学时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这时“我”同样也对娘依依不舍,所以是“离别”的泪;第二次流泪,是在娘借钱步行回来的时候,“我”看到娘走路的样子,还有她干裂的嘴唇,“我”深深懂得娘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这时应是“感恩”的泪;第三次流泪,是在读妹妹的来信时,很明显是“思念”的泪.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品味文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需要分别分析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整理解答即可.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我”因与娘分别而痛哭的情景,表现“我”难舍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谈感悟的试题,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那一定能做出理想的答案.应该学习母亲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答案:
(1)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2)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3)离别 感恩 思念
(4)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我”因与娘分别而痛哭的情景,表现“我”难舍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及句子的用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句子意思进行.娘在送“我”独自一人去上大学时,叮嘱“我”遇到难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既表现了她为人的坚强,也表现她希望儿子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这也正是她说这句话的用意所在.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第一次流泪,是在娘送我上大学时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这时“我”同样也对娘依依不舍,所以是“离别”的泪;第二次流泪,是在娘借钱步行回来的时候,“我”看到娘走路的样子,还有她干裂的嘴唇,“我”深深懂得娘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这时应是“感恩”的泪;第三次流泪,是在读妹妹的来信时,很明显是“思念”的泪.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品味文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需要分别分析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整理解答即可.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我”因与娘分别而痛哭的情景,表现“我”难舍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谈感悟的试题,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那一定能做出理想的答案.应该学习母亲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答案:
(1)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2)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3)离别 感恩 思念
(4)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我”因与娘分别而痛哭的情景,表现“我”难舍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看了 阅读《艰辛的历程》,完成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迭塔S=aT²这个公式中T是什么?草这明明是物理公式度娘把分到数学里去了 2020-04-08 …
新白娘子传奇中清风洞在哪里?白娘子首先是说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后来怎么又是峨眉山清风洞 2020-05-17 …
(1)一位同学以v1=3m/s的速度跑完前18米后,立即又用v2=5m/s的速度跑完后20米,问该 2020-06-20 …
化学里面的“恰好完全反应”怎样理解有几个词语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指一中物质反应完了就说这个吗?恰好 2020-07-07 …
一道数学应用题小龙计划在假期里自学看完一本200页的数学参考书,按计划看了5天以后,每天又多看5页 2020-07-23 …
某父亲为其女儿读大学存钱.现在其女儿13岁,计划5年后上大学,完成大学学业需要4年某父亲为其女儿读大 2020-11-04 …
小学读完就没读啦,我想重新读书,应该从那里开始呀??~~我今年27岁了,小时喜欢读书,家境也不不是很 2020-11-13 …
在福建厦门打工的安徽姑娘刘丽,平时省吃俭用,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被网友称为“最美打工妹”。 2020-12-01 …
2009年9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60多名幼童近日在孔庙太学里完成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孩子们着汉 2020-12-02 …
2009年9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60多名幼童近日在孔庙太学里完成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孩子们着汉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