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徙木偾表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②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4)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来谒吴起 | ___ |
②予谓鞅本魏人 | ___ |
③辄予金 | ___ |
④自是之后 | ___ |
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 | 贤于材人远矣 |
B.有一人徙之 | 送鲍浩然之浙东 |
C.乃下令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①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②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4)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来拜见吴起.谒:拜见,拜访;
②我认为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谓:认为;
③就赏给银子.辄:就;
④从此以后.是:此,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需要结合句子分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代词,它/动词,到;C.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连词,表递进.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治:治理,这里是做官;置表于南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试:试一试;偾表:放倒标帜;而已:罢了;何伤:有什么关系呢.句子翻译为:(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中的两个故事都是告诉我们: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答案:
(1)①拜见,拜访②认为③就④此,这(4分)
(2)D(2分)
(3)①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①来拜见吴起.谒:拜见,拜访;
②我认为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谓:认为;
③就赏给银子.辄:就;
④从此以后.是:此,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需要结合句子分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代词,它/动词,到;C.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连词,表递进.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治:治理,这里是做官;置表于南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试:试一试;偾表:放倒标帜;而已:罢了;何伤:有什么关系呢.句子翻译为:(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中的两个故事都是告诉我们: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答案:
(1)①拜见,拜访②认为③就④此,这(4分)
(2)D(2分)
(3)①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看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徙木偾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陈万年教子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其子咸教戒①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 2020-05-13 …
10.谢翱《登西台恸哭记》中,对哭祭过程进行细节描绘的语句是()A.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 2020-05-14 …
英语翻译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 2020-05-16 …
《尚书》中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 2020-05-16 …
“孟尝君曰:“善.”乃弗逐.”“乃不知有汉”“而来害相抱者”“而君逆寡人者”乃而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0-06-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邪正辨曾巩正者一,邪者十,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 2020-06-18 …
甲乙二士应试,甲曰:“我梦一木冲大,何如?”乙曰:“一木冲天,乃‘未’字也,恐非佳兆.”因言己“梦 2020-06-20 …
英语翻译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凤凰久矣,今真 2020-06-22 …
《尚书-洪范》提出的五行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 2020-06-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邪正辨曾巩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 202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