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石壕吏》,回答下面的问题。1.划分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
背诵《石壕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划分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交代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差吏为什么要“夜捉人”?老翁为什么要“逾墙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呼”“啼”表明了什么?(关键词语更深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人的思想是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突出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一部分,(第1~4句)故事的发生:差吏趁夜抓壮丁。 第二部分,(第5~20句)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老妇悲苦诉衷情。 第三部分,(第21~24句)故事的结局:独别老翁登前途。 2.这几句诗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3.差吏要“夜捉人”,是因为百姓服役是带有强迫性质的,百姓是不情愿的,白天都躲避起来,所以差吏只好利用晚上趁人不备来捉人;老翁要“逾墙走”,是因为害怕被捉。 4.“呼”表明了“吏”的来势汹汹、如狼似虎,表明了“吏”因没抓到要抓的人而暴跳如雷、厉声咆哮;“啼”表明了“妇”的经受恐吓、胆战心惊,表明了“妇”因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幸而万分悲苦,不能自己。 5.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境:写连老妇人都被迫应役,一方面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表现了对饱尝战乱之苦的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一方面称许了老妇的深明大义,在国难当头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大义凛然,挺身而出,称许了人民为国家忍辱负重、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 6.《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征兵不是在白天挑选,而是在夜里捕捉,连年老力衰的妇人也被抓服役的故事。一方面表达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全面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7.诗中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里面,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面;尽量让事实本身说话,让事实本身去直接感染读者,说服读者,唤起读者的爱和憎。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感到有诗人在。精炼,构思巧妙。
只列式,不计算.(1)桃花红村种桃树的棵树比梨树少十分之三,梨树有350棵.桃树有多少棵?(2)桃花 2020-03-31 …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中说:“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 2020-05-14 …
英语翻译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士事,以吏部 2020-05-16 …
关于武周时的官位武则天继大统后更改了许多前唐旧制,如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同时她也把六部吏 2020-06-2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 2020-06-26 …
唐朝中央政府要任命一地方官员,正常运转机制应是()A.尚书-中书-门下――吏部B.中书-门下-尚书 2020-07-02 …
某市践行“干部村村行”活动,现有3名干部可供选派,下乡到5个村蹲点指导工作,每个村至少有1名干部, 2020-07-19 …
A区部分农村基层民主情况调查统计表村里重大事情村民对选举村委会的态度村民对村财务的关注村民对村党支部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