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该题中考核景物描写手法.分析时抓住关键字--“树”与“ 响”,即可分析出动静结合与视听结合,如从“万壑”“ 千山”分析,运用了夸张手法,
(2)该题考核概括能力与情感把握.王维诗中尾联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李白诗中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答案:
(1)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互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
(2)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而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  2020-05-17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2020-06-16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剧场华丽开  2020-06-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生长成长)”,2016年4月15  2020-07-08 …

古代诗歌阅读夜宿七盘岭①[唐]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②绿,  2020-07-29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  2020-11-05 …

语文阅读分析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  2020-11-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生长成长)”,2016年4月15日  2020-12-08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  2020-12-16 …

我们读过的古诗中赞美春天的有赞美春天的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