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题目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
(二)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 )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⑥堙(yīn):填塞,堵塞。 ( 节选自《山海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其妻献疑
④始龀
(2)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且焉置土石 有鸟焉 B. 以君之力 以为妙绝
C. 出入之迂也 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用“/”给选文(二)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翻译选文(一)画线句子。
(5)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文的共同点。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
(二)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 )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⑥堙(yīn):填塞,堵塞。 ( 节选自《山海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其妻献疑
④始龀
(2)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且焉置土石 有鸟焉 B. 以君之力 以为妙绝
C. 出入之迂也 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用“/”给选文(二)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翻译选文(一)画线句子。
(5)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文的共同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河曲智叟没有话回应.亡,通无,没有.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献,提出.
始,刚刚.龀,换牙.始龀,刚刚换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第一个焉,表示处所,哪里.第二个焉,句末语气助词.语义不同.
B.第一个以的意思是凭借.第二个以的意思是认为.语义不同.
C.两个也均了句末语气助词,不翻译.
D.第一个矣为句末语气助词,啊.第二个矣的意思是了.语义不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划分句子停顿,要在正确理解句义的基础上,分析各个词语之间的意义联系.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后,可概括语感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据此可划分停顿为: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其,表示反问语气.如…何,拿…怎么样.故译为: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甲文中的主要人物为愚公.乙文的主要人物是女娃.这两人都有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两文都通过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来坚强毅力.
答案:
(1)用箕畚装(名词作状语) 通“无” 提出 刚换牙,指七八岁
(2)C(2分)
(3)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5)人物: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主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河曲智叟没有话回应.亡,通无,没有.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献,提出.
始,刚刚.龀,换牙.始龀,刚刚换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第一个焉,表示处所,哪里.第二个焉,句末语气助词.语义不同.
B.第一个以的意思是凭借.第二个以的意思是认为.语义不同.
C.两个也均了句末语气助词,不翻译.
D.第一个矣为句末语气助词,啊.第二个矣的意思是了.语义不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划分句子停顿,要在正确理解句义的基础上,分析各个词语之间的意义联系.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后,可概括语感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据此可划分停顿为: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其,表示反问语气.如…何,拿…怎么样.故译为: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甲文中的主要人物为愚公.乙文的主要人物是女娃.这两人都有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两文都通过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来坚强毅力.
答案:
(1)用箕畚装(名词作状语) 通“无” 提出 刚换牙,指七八岁
(2)C(2分)
(3)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5)人物: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主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看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泡利算符是由二阶复矩阵得出,那是否还可能存在一个一维的复量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自由度?1:请指出文献 2020-05-13 …
参考文献规定中的[引用日期]是指的什么时候在国家规定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有这么句话“析出 2020-08-03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 2020-11-0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 2020-11-01 …
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 2020-11-01 …
如果我在论文中引用别人对亚里士多德原话的转述,那么这个转述是不是当析出文献处理? 2020-11-11 …
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 2020-11-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 2020-11-17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 2020-11-27 …
两题关于信息检索的问题,1.假设检索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文献,系统中的文献总量为1000篇,与该主题相关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