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
题目详情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 纵囚论 欧阳修 |
|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 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贱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义 行 于君子(推行) B.罪大恶极,诚 小人矣(的确,确实) C. 乌 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怎么,哪里) D.不逆情以 干 誉(求取,谋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期 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其囚及 期 B.①是 以 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②是 以 君子之难能 C.①是上 贼 下之情也 ②吾见上下交相 贼 以成此名也 D.①纵 而 来归 ② 而 又纵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A 2.C 3.(1)在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审查了判处杀头的三百多名死囚,下令释放他们回家,约定时间他们到时候自己归来接受死刑. (2)又怎么知道死囚们在被释放回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只要自动归案就必定获得赦免,所以又归来的呢? 4.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一事是不近人情,不合常法,是一种“上下交相贼”的行为,指出国家的法制必须“不立异”“不逆情”.(意对即可) |
看了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文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凿壁偷光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2020-05-17 …
初一的文言文的一些问题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2020-06-07 …
文中的"遂"的含义为"于是,就",此句若删去"遂"字,好不好?为什么?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2020-06-10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2020-06-17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 2020-06-17 …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 2020-06-17 …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遍是什么意思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 2020-06-17 …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 2020-06-17 …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凿壁偷光多书, 2020-06-17 …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2020-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