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土族历史及祖先的起源土族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的祖先是是么人,是么民族
题目详情
土族历史及祖先的起源
土族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的祖先是是么人,是么民族
土族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的祖先是是么人,是么民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土族-历史族源
土族关于土族的族源,学术界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各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支持吐谷浑说,即土族主要是鲜卑支系吐谷浑人的后裔。吐谷浑,原为辽东鲜卑慕容氏部落首领之子。公元3世纪末,因部落内部产生矛盾,吐谷浑率部西迁,先"西附阴山"(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接着又乘"永嘉之乱"(312-313年),率部"度陇而西"(《晋书·吐谷浑传》),到达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地区,逐水草放牧,并建立了吐谷浑国。663年,吐谷浑国被吐蕃所并。有一部分人仍留在青海东部,成为土(吐)族先民。在其长期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土族中融有蒙古族、藏族、羌族和汉族的血缘,还有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少量血缘。
土族人民在与其他兄弟民族错居杂处的环境中,"依山傍险,屯聚相保,自守甚严"([清]梁份著《秦边纪略》卷一),其民族凝聚力日渐增强。元朝时,土族地区归元廷封授的土官管辖。明朝统治者继承元朝"封土司民"的政策,对他们"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命其首领(土官,清代正式称为土司)继续管辖所属各族。实行汉官与土官参治,许以世袭,令其世守。并"各统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明史·职官志》)。
明王朝在西北地区的主要军事活动中,几乎都有土族地区的土司率部参加。他们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明朝西北边防军的主力之一。清灭明后,土族地区的各土司先后率部归附于清朝,清承明制,发给其号纸印敕,准其照旧承袭,是为土司。据清代史志记载,清代甘、青土族地区的土司共有十八家之多。甘肃卓尼勺哇土族原共有三大部落,藏文史籍中称为勺哇三族。明、清至解放前夕,勺哇土族属杨土司管辖,为上治三旗的勺哇旗,由力吾、拉代、的力、汇十那、萨迪、拉叭等七族组成。
清代,在诸如清兵入藏之役、撒拉族抗清之役、罗布藏丹津反清等大的历史事件中,土族地区的土司曾被征调过。但自雍正、乾隆期始,土兵在军事上已不被倚重,土司权威有所削弱。至清末,土司已处在名存实亡的境地。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土族地区后,青海互助土族地区出现了一种与封建土司制度并存的土官制度,这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在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延续和发展。
明、清时期,土族已从一个主要从事畜牧经济的民族,发展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畜牧业和手工业的民族。由于河湟一带原有的农业基础较好,加之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的不断传入,促进了该地区土族农业经济及与之相伴随的手工业(如酿酒、纺织等)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甘、青地区马家军阀势力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除一少部分土族仍归封建土司统治外,大部分土族则由马家军阀所控制。
1929年元月,青海建省。1930年,青海土族聚居的民和、互助、门源等地相继设县,该地区的土族始归由县府管理。
1931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除土司制度(互助土族地区政教合一的土官制度已于1930年废除)。这样,延续300余年的土官制度被彻底废除。
1938年,土族各村编组实行保甲制度。当时充任区长、保长、甲长者,仍以旧时的土司、土官或具有权势的上层分子占绝大多数。这一时期,由于马家军阀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迫使土族人民或隐瞒自己的民族身份,或流落他乡,土族人口因此锐减。此外,自明、清以来,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土族地区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土族群众笃信佛教,多送子弟入寺为僧,这也影响了土族人口的正常增长。据有关调查显示,1933年,青海土族仅有3万余人。到1949年,互助、民和、天祝、大通等地的土族共有4万人左右。
1949年9月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宁市,统治青海各族人民近40年的马家军阀政权彻底覆灭。1954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土族地区第一个自治政权--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1985年11月6日,根据青海土族人民的居住特点,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青海省民和县建制,设立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撤销了青海省大通县建制,设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此,实现区域自治的土族人民约占总人口的71%左右。另外,在一些土族居住比较集中,但人口少的地区设立了土族乡。
土族关于土族的族源,学术界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各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支持吐谷浑说,即土族主要是鲜卑支系吐谷浑人的后裔。吐谷浑,原为辽东鲜卑慕容氏部落首领之子。公元3世纪末,因部落内部产生矛盾,吐谷浑率部西迁,先"西附阴山"(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接着又乘"永嘉之乱"(312-313年),率部"度陇而西"(《晋书·吐谷浑传》),到达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地区,逐水草放牧,并建立了吐谷浑国。663年,吐谷浑国被吐蕃所并。有一部分人仍留在青海东部,成为土(吐)族先民。在其长期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土族中融有蒙古族、藏族、羌族和汉族的血缘,还有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少量血缘。
土族人民在与其他兄弟民族错居杂处的环境中,"依山傍险,屯聚相保,自守甚严"([清]梁份著《秦边纪略》卷一),其民族凝聚力日渐增强。元朝时,土族地区归元廷封授的土官管辖。明朝统治者继承元朝"封土司民"的政策,对他们"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命其首领(土官,清代正式称为土司)继续管辖所属各族。实行汉官与土官参治,许以世袭,令其世守。并"各统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明史·职官志》)。
明王朝在西北地区的主要军事活动中,几乎都有土族地区的土司率部参加。他们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明朝西北边防军的主力之一。清灭明后,土族地区的各土司先后率部归附于清朝,清承明制,发给其号纸印敕,准其照旧承袭,是为土司。据清代史志记载,清代甘、青土族地区的土司共有十八家之多。甘肃卓尼勺哇土族原共有三大部落,藏文史籍中称为勺哇三族。明、清至解放前夕,勺哇土族属杨土司管辖,为上治三旗的勺哇旗,由力吾、拉代、的力、汇十那、萨迪、拉叭等七族组成。
清代,在诸如清兵入藏之役、撒拉族抗清之役、罗布藏丹津反清等大的历史事件中,土族地区的土司曾被征调过。但自雍正、乾隆期始,土兵在军事上已不被倚重,土司权威有所削弱。至清末,土司已处在名存实亡的境地。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土族地区后,青海互助土族地区出现了一种与封建土司制度并存的土官制度,这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在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延续和发展。
明、清时期,土族已从一个主要从事畜牧经济的民族,发展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畜牧业和手工业的民族。由于河湟一带原有的农业基础较好,加之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的不断传入,促进了该地区土族农业经济及与之相伴随的手工业(如酿酒、纺织等)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甘、青地区马家军阀势力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除一少部分土族仍归封建土司统治外,大部分土族则由马家军阀所控制。
1929年元月,青海建省。1930年,青海土族聚居的民和、互助、门源等地相继设县,该地区的土族始归由县府管理。
1931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除土司制度(互助土族地区政教合一的土官制度已于1930年废除)。这样,延续300余年的土官制度被彻底废除。
1938年,土族各村编组实行保甲制度。当时充任区长、保长、甲长者,仍以旧时的土司、土官或具有权势的上层分子占绝大多数。这一时期,由于马家军阀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迫使土族人民或隐瞒自己的民族身份,或流落他乡,土族人口因此锐减。此外,自明、清以来,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土族地区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土族群众笃信佛教,多送子弟入寺为僧,这也影响了土族人口的正常增长。据有关调查显示,1933年,青海土族仅有3万余人。到1949年,互助、民和、天祝、大通等地的土族共有4万人左右。
1949年9月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宁市,统治青海各族人民近40年的马家军阀政权彻底覆灭。1954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土族地区第一个自治政权--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1985年11月6日,根据青海土族人民的居住特点,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青海省民和县建制,设立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撤销了青海省大通县建制,设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此,实现区域自治的土族人民约占总人口的71%左右。另外,在一些土族居住比较集中,但人口少的地区设立了土族乡。
看了 土族历史及祖先的起源土族有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 2020-04-07 …
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我国先民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已充分考虑到了[]A、土壤及 2020-05-1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 2020-06-24 …
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 2020-11-04 …
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B.土地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利用都不会降低其 2020-11-22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是指()A.水源和土地B.历史和文化C.饮食材料D.自然环境 2020-11-23 …
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B 2020-12-05 …
50年代,“四川金堂县农民在分配土地”和“各地农民拿着土地证申请入社”,这两种历史事件反映出()A、 2020-12-16 …
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民族具有[]A.广袤的土地B.众多的 2020-12-18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如现在的和白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