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17.两首诗都写到了“泉”,请结合诗句,简析两诗“泉”的不同特点。(5分)

18.两首诗的结尾都写到景物,试分析两首诗中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7.(1)温诗中的“泉”,流得湍急,水质清澈。翁诗中,“四百”写出罗浮山有峰峦四百余座,峰峰有泉水的跌落,体现泉水多的特点;“三千丈”“翠”写出飞泉位置之高,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可见瀑布色彩的美。

18.温诗的尾联,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得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突出了处士卢岵生活环境的古朴幽静和人品的孤高。翁诗的尾联,用设问句,写到罗浮山的西半面被夕阳映照,罗浮山如同一幅画卷被涂抹上一层金色斜晖,更加壮丽非凡。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罗浮山景观的赞美,以及不能把观赏这幅天然图画的奥妙向人表述、共享的遗憾之情。

【解析】

17.

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要分析某一形象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扣住修饰词分析。第一首“急泉”中的“急”就直接点出了其特点。第二首“四百层”“三千丈”也写出了泉之多、之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温诗写景 最主要的特点是使人的主体精神融合在卢岵景色中了 并构成了混一的整体 难以区分。诗人笔下的那山谷的幽僻 老树的高古 泉水的清沏 沙石的净洁 群峰之雄奇 难道不正是“处士”高洁人品的象征么!又难道不是诗人向往于林泉生活情怀的寄托么!另外 诗人用心锤炼出一些很有表现力的字眼 使外在客观世界的某些无生命的静物竟然活动起来 似乎也有了生命 这也是本诗写景的明显优长。比如:第三联中的“千峰”应是亘古不动的 可著上“随雨暗”的“随”字 便有了动感;山径当然亦不会自行变化 可著上“人云斜”的“人”字 也有了动势;其他如第二联中的“连”字 “露”字 同样有类似的审美效应。本诗这样的“化静为动”的写法 的确运用得相当成功 值得称许。

翁诗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税制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税制改革。据此回答。“户无主客,以现  2020-07-01 …

自1981年至1985,年,境外来中国大陆访问的人数增加得很快.例如,自1981年至1985年,各  2020-07-02 …

下列有关华人和华侨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是华侨B.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居留国  2020-07-10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1:A市2001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20  2020-07-1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表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200  2020-07-17 …

2009年1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  2020-11-27 …

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12-01 …

英语翻译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居民之间、  2020-12-01 …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  2020-12-20 …

税制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税制改革.据此回答1—3题.1.“户无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