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思想是什么经济是什么政治是什么
题目详情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思想是什么经济是什么政治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亡隋为戒隋末民变,使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这是贞观君臣共济致治的基本因素.
2.君主贤明
太宗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汤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3.贤臣辅国
太宗为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因有既往不咎的前提,群臣多为贤能之辈,勇於上谏.贤臣中尤以房玄龄、杜如晦最著,时人称「房谋杜断」,其他如李靖、魏徵、尉迟恭等,人才辈出,均名重一时.
4.吏治清明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5.平定四夷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由是国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太宗即位时年仅27岁,唐王朝在太宗统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政治方面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後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珪,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
2.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後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3.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4.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徵发不夺民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1.设馆兴学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後更在京设弘文馆,徵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皆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2.君主贤明
太宗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汤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3.贤臣辅国
太宗为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因有既往不咎的前提,群臣多为贤能之辈,勇於上谏.贤臣中尤以房玄龄、杜如晦最著,时人称「房谋杜断」,其他如李靖、魏徵、尉迟恭等,人才辈出,均名重一时.
4.吏治清明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5.平定四夷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由是国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太宗即位时年仅27岁,唐王朝在太宗统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政治方面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後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珪,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
2.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後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3.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4.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徵发不夺民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1.设馆兴学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後更在京设弘文馆,徵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皆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看了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思想是什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春秋战国分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什么说周天子认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这 2020-05-20 …
金匮要略里面“病脉证并治”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病的脉证并治,还是什么病的病脉证并治? 2020-06-19 …
治未病什么意思?“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 2020-06-22 …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实现统治的形式是“个人联合”是什么意思“个人联合”指什么?谢谢 2020-07-03 …
"常如芸治也.”中的“芸”是什么的通假字“常如芸治也.”中的“芸”是什么的通假字?它的意思是?“使 2020-07-08 …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发展,国家主权理论逐渐形成并丰富。材料一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15 2020-07-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 2020-11-21 …
为什么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时期能够在政治,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一直到现在都有深远影响?我很奇怪为什么在中 2020-11-21 …
西汉前期皇帝得统治思想经历了由无为到有为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西汉前期皇 2020-11-30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德治”传统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