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①70年代末,美国微生物学家卡尔·沃伊斯和乔治·福克斯等用独创的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200多种微生物,结果发现,包括产甲烷、嗜盐和嗜酸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①70年代末,美国微生物学家卡尔·沃伊斯和乔治·福克斯等用独创的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200多种微生物,结果发现,包括产甲烷、嗜盐和嗜酸嗜热细菌的极端环境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化学组成。他提出将 这类生物 与其他细菌——真细菌及其他生物——真核生物并列为生物的三大类,认为过去将生物分为两大类——原核生物和包括植物、动物以及人在内的真核生物的观点不对。

  ②20年来,沃伊斯等人不断用新的生物化学方法论证这一点。而另一方面,更多的生物学家则认为,古细菌仍然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必要将其单划出来。两种观成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焦点。 前者 最早的依据是16S(或18S)核糖体核糖核酸(rBNA)的寡核苷酸谱,后来又测定承前述在太平洋底灾山口找到的产甲烷古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1700系列,由此来证明古细菌才不同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并提出这种古细菌可能是最原始的、并存在于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 后者 则从生物学更广泛的视野看待三者关系:从细胞结构看,古细菌和真细菌都是单细胞,无细胞核生物;从染色体结构考虑,古细菌和真细菌都是环状的,与真核生物双螺旋不同;古细菌与真细菌以类似的交换机制传递基因信息;从生物的手性分子考虑,真细菌和古细菌都是利用“非天然手性分子”,而真核生物则利用“天然手性分子”。结论是 古细菌与真细菌较之真核生物更相似 ,没有必要将古细菌单划出来,即传统的生物分类仍然有效,并认为古细菌的确和真细菌有差别,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应该考虑这种差别。

1.第①段中加粗的“这类生物”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生物

B.古细菌

C.原核生物

D.甲烷、嗜盐和嗜酸嗜热细菌

2.第②段中加粗的“前者”“后者”的具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前 者        后 者

A.将生物分为三大类  将生物分为两大类

B.沃伊斯等人     更多的生物学家

C.生物化学方法    生物学更广阔的视野

D.古细菌概念     传统生物学分类

3.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古细菌与真细菌较之真核生物更相似”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拿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种细菌同真核生物比较,古细菌和真细菌两者都相似,它们都属于真核生物。

B.拿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种细菌同真核生物比较,真细菌与真核生物更相似,真细菌属于真核生物。

C.拿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种细菌同真核生物比较,古细菌和真细菌两者更相似,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

D.拿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种细菌同真核生物比较,古细菌与真核生物更相似,古细菌属于真核生物。

4.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沃伊斯等人的观点创立了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B.沃伊斯等人使用的生物化学方法有分析和测定微生物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和甲烷等等。

C.对于古细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传统生物学视野广阔。

D.传统生物学家认为原核生物包括真细菌、古细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C;A;C;D
看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李斯所谓的"老鼠哲学"的处世哲学究竟值得发扬不?虽说太平盛世可是人心的奸诈却让彼此间关系变的动荡这种  2020-03-30 …

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  2020-06-24 …

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  2020-06-25 …

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  2020-07-15 …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  2020-07-15 …

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  2020-07-15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生潜心研究数学,他创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论、阅  2020-11-06 …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吸收的优秀文化成  2020-12-04 …

语文阅读两题.哥白尼在波伦尼亚大学跟天文学家多米尼加·诺华拉学习时,就知道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地球  2021-01-11 …

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家,是《复活》等世界名著的作者.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在文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