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
题目详情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拱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征,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⑥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 .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板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运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板用木排运到石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其最大特征是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浮运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第⑥段中画线的“多”“据估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洛阳桥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2.借涨潮的浮力,用木排运石块放置到桥墩上 3.不能.因为“多”表示石板长度在10米以上,若删去就表示正好10米了.“据估计”表示大致估计,并没有实际称量.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实际称量后的重量,与事实不符. 4.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洛阳桥不愧为“海内第一桥”.(意对即可) |
看了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文,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文中的标点问题英文里的破折号是一横还是两横(跟中文一样)啊?此外,在英文里还有哪些区别与中文的标 2020-04-11 …
有时候写作文题目要求会是以“ ”为题目或者话题.这样我会选择题目,可是命题作文的题目怎么选择,我们 2020-05-17 …
COOPERATION这篇文章有没有语法错误,请帮改之0-离问题结束还有14天19小时COOPER 2020-06-24 …
养元花生核桃露310ml乘15瓶的一箱价格是多少啊、还有金锣的肉粒多香肠30克乘8支装的价格.如题 2020-07-09 …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无论是选择命题作文还是选择自拟 2020-07-28 …
英语翻译面对这次考试我都无奈了,我语文和英语考得特别不好,语文主要就是成语题和字音字形的题、文言文的 2020-11-07 …
几个英语问题这里还有几个:①Youarestandingtoonearthecamera.这里的ne 2020-12-02 …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话题作文“远行的心灵”,我还不知道怎么写,这篇文章我只希望各位能教我怎么写.最好列 2020-12-15 …
人怎样世界就怎样的想象作文是话题作文,还要求写想象的...恩,有点难!提示的小故事:有个教师每天都会 2020-12-26 …
高考题型高考语文都考什么类型题比如拼音字词成语标点病句科普文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学常识散文语言应用话题作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