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易水不寒卢世龙(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厦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第(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E.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9.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0.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11.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6分)
8.AC
9.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
10.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1分),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2分)。②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1分),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2分)。
11.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2分)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2分)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A.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承载的人文精神消逝了的痛心。C.“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义。对于正确筛选信息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即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甚至让我们轻而易举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分析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结构上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抓关键词理解含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主要是概括文章的写作目的。探究题还是要基于原文思想内容的。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中“尽”的意思乞巧七夕今宵看碧 2020-05-16 …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中“尽”的意思乞巧七夕今宵看碧 2020-05-16 …
修筑铁路,平均每100米需要16根钢轨,修42.5千米的铁路,需要钢轨多少根?可不可以这样做,做应 2020-05-20 …
与“寻找”意思相近的成语不是我要寻找什么成语~而是与“寻找”意思相近的成语~最好是与爱情有关的! 2020-06-18 …
<临行与故游夜别>和<送别>的比较赏析是隋朝无名氏写的内容为: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易水不寒卢世龙①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易水不寒卢世龙(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易水不寒卢世龙(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 2020-07-02 …
幼儿吃糖流唾液和见到穿白大褂的护士就哭的现象,分别属于()A.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与条 2020-07-06 …
工地购买5公分木方,实际来平均4.6公分,允许误差正负2mm,找差价应该4.6与4.8找还是与5找?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