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老家的树①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清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老家的树 ①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清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的里面藏着些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颂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透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敬的树!
②松柏,挺立在山峦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松柏产生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和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东西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③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你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选自台湾作家郭枫的《老家的树》)【注释】①[祖茔](yíng ):祖坟
(1)作者对松柏的认识和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①段写“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生命的风范”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第②段文意从三个方面概括。
(4)结合全文的主题来看,本文中的“松柏”象征什么?
老家的树 ①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清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的里面藏着些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颂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透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敬的树!
②松柏,挺立在山峦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松柏产生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和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东西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③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你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选自台湾作家郭枫的《老家的树》)【注释】①[祖茔](yíng ):祖坟
(1)作者对松柏的认识和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①段写“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生命的风范”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第②段文意从三个方面概括。
(4)结合全文的主题来看,本文中的“松柏”象征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与原因分析.解答此题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找出有关作者情感描写的句子即可.文章第一段写道:“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的里面藏着些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颂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透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敬的树!”根据这三句话即可整理出答案.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衬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写冬日里的其他树木的凋敝,意在反衬松柏的不畏严寒,表现它坚强的精神.
(3)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对第二段描写松树的内容进行分点概括即可.文章第二段第一句,先总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松柏产生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然后分三点来写,先写松树的高,再写它面对寂寞的淡定,最后突出它具有“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4)本题考查写作对象象征义的理解.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结合作者最后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家乡人和松树有相似之处,家乡人历经了三十年的动乱,这不正雪中的松树相似吗?所以“松柏”象征老家劳苦、沉默而坚强的人们,他们都是顽强的生命.
答案:
(1)①小时候,认为松柏不属于自己;读书之后还是认为它不属于自己,不喜欢它;后来认为它是很可敬的树.(每阶段1 分,共3 分,答“由不喜欢到喜欢(崇敬,赞美)”也可给3 分.) ②因为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2 分,答出“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即可)
(2)反衬松柏的不畏严寒(或“与松柏的不畏严寒形成对比”)(只答“反衬”或“对比”给1分)
(3)①超脱尘俗的崇高②甘受寂宽的淡定③抗拒苦难的顽强(或超脱红尘之外,能够承受寂寞,顽强)(答对一点得1 分)
(4)“松柏”象征老家劳苦、沉默而坚强的人们 (或“坚强的意志”,或“顽强的生命”) ( 2 分)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衬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写冬日里的其他树木的凋敝,意在反衬松柏的不畏严寒,表现它坚强的精神.
(3)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对第二段描写松树的内容进行分点概括即可.文章第二段第一句,先总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松柏产生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然后分三点来写,先写松树的高,再写它面对寂寞的淡定,最后突出它具有“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4)本题考查写作对象象征义的理解.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结合作者最后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家乡人和松树有相似之处,家乡人历经了三十年的动乱,这不正雪中的松树相似吗?所以“松柏”象征老家劳苦、沉默而坚强的人们,他们都是顽强的生命.
答案:
(1)①小时候,认为松柏不属于自己;读书之后还是认为它不属于自己,不喜欢它;后来认为它是很可敬的树.(每阶段1 分,共3 分,答“由不喜欢到喜欢(崇敬,赞美)”也可给3 分.) ②因为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2 分,答出“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即可)
(2)反衬松柏的不畏严寒(或“与松柏的不畏严寒形成对比”)(只答“反衬”或“对比”给1分)
(3)①超脱尘俗的崇高②甘受寂宽的淡定③抗拒苦难的顽强(或超脱红尘之外,能够承受寂寞,顽强)(答对一点得1 分)
(4)“松柏”象征老家劳苦、沉默而坚强的人们 (或“坚强的意志”,或“顽强的生命”) ( 2 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餐英语翻译(现在进行时)回答以上问题后,麻烦写一篇现在进行时的作文,题目: 2020-07-05 …
用英文翻译,加连词与从句人人喜欢去野餐,但有时准备多时的野餐被搅得一塌糊涂,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我就有 2020-11-11 …
我看到的是什么?我在沧州,前两天早晨六点时晨练,当时天正在亮,天空是淡蓝色的,我抬头看星星,看到一颗 2020-11-12 …
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对光,要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视野时,即表明已对好了光.(判断 2020-11-23 …
诗人在写“大堰河,含泪的去了"时用了一连串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2020-12-02 …
诗人在写到“大堰河,含泪的去了”时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2020-12-02 …
夏季的时候我想去去野外旅行英语1夏季的时候我想去野外旅行2秋季我想去南方看大海英语怎么说 2020-12-10 …
下面这些问题你会么,(要分析并列式)1.有一位学者,在几年前去世了.他去世的年龄正好是他出生年数的1 2020-12-18 …
1·这些年来,“央视春晚”一直处于春节文化的垄断,无形中扼杀了除夕之夜丰富的民俗文化.2·当“山寨春 2020-12-21 …
当“山寨春晚”作为2009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无疑是对传统春节文化垄断的一次集体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