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晚游六桥待月记和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题目详情
晚游六桥待月记和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晚游六桥待月记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巧妙.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涂.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9 美 多次 离开 巧妙
10 B
11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12 月光如水,柳树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晚风拂过,轻轻摇曳,像少女在翩翩起舞,美丽的花在月光下仿佛披了一件银纱,水缓缓地流动着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练习题
【阅读训练一】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俶尔远逝
2、 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⑵斗折蛇行 斗: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⑷凄神寒骨 凄: 寒: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阅读训练二】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 ⑵往来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⑴伐竹取道 ⑵齐师伐我 B、⑴乃记之而去 ⑵停数日,辞去
C、⑴不可知其源 ⑵其真无马邪? D、⑴以其境过清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
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⑵以其境过清 清:
⑶南流数十步 南: ⑷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附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①大约 ②忽然 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 3、①伐竹取道 ②水尤清冽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阅读训练二】
1、⑴特别 ⑵轻快敏捷的样子 2、B 3、从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出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
4、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拓展比较阅读】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⑴大约、大概 ⑵凄清、冷清 ⑶向南 ⑷说出 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巧妙.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涂.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9 美 多次 离开 巧妙
10 B
11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12 月光如水,柳树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晚风拂过,轻轻摇曳,像少女在翩翩起舞,美丽的花在月光下仿佛披了一件银纱,水缓缓地流动着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练习题
【阅读训练一】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俶尔远逝
2、 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⑵斗折蛇行 斗: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⑷凄神寒骨 凄: 寒: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阅读训练二】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 ⑵往来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⑴伐竹取道 ⑵齐师伐我 B、⑴乃记之而去 ⑵停数日,辞去
C、⑴不可知其源 ⑵其真无马邪? D、⑴以其境过清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
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⑵以其境过清 清:
⑶南流数十步 南: ⑷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附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①大约 ②忽然 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 3、①伐竹取道 ②水尤清冽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阅读训练二】
1、⑴特别 ⑵轻快敏捷的样子 2、B 3、从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出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
4、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拓展比较阅读】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⑴大约、大概 ⑵凄清、冷清 ⑶向南 ⑷说出 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看了 晚游六桥待月记和小石潭记阅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是小明家的电表在1-5月月底读数记录.月份12345读数/千瓦时264364469564744 2020-04-07 …
小石潭记和其他七篇合称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020-05-16 …
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书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醉 2020-06-09 …
在《小石潭记》中,以下"而"字的用法是:隶而从者(),足肤皲裂而不知(),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 2020-06-15 …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代()家、()家.字(),人称(),又称().《记承天寺夜游》 2020-06-16 …
下面是小明家的电表在1-5月月底读数记录.月份12345读数/千瓦时264364469564744 2020-07-19 …
小石潭记引用《岳阳楼记》或《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劝说柳宗元RT,(ps小石潭记是表达柳宗元被贬的悲 2020-07-26 …
小石潭记和其他七篇合称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020-11-01 …
《二叟钓鱼》中“何得失之异耶”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下列语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心乐之《小石 2020-11-26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中主要写月的什么形象春江花月夜最后八句中哪几句中主 2021-01-17 …
相关搜索:晚游六桥待月记和小石潭记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