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水龙吟(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①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1)下面对这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辐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D.“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E.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2)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错误,这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谪居的苦闷,C“逃避现实”不合理,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疏解空虚苦闷的心态.
(2)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题干要求“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作答时要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寸阴虚度,了成何事”抒发年华易逝之感慨;“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抒发对现实生活的留念;下阕前半部回忆京城生活;后半部分回到现实,突出“此怀难寄”.形成答案时要按照要点逐条列举.

答案:
(1)BC
(2)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面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却感叹自己“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于苦闷中见旷达.词人虽然对自己当前的困境感到苦闷,但又从“ 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怀念京城生活.诗人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对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的怀念.
想要超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虽然借美食,仙境,回忆来自我疏解,甚至还要“抱素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但任有“此怀难寄”之感.
(一点两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得满分,单独答到“光阴虚度”或“功业无成”都只给(2分).)

译文
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赏析
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轻举美之情景.颇有“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柳永《木兰花》)的韵味,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解脱空虚苦闷的无奈心态.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与《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作《越调笛声慢》赠公显的心境一样,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遥慰,否则, “此怀难寄”.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的点化引用,作者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道时光易逝,叹怀才不遇;借仙话隐道,解脱空虚愁苦.纵观全词,抓住虽以“抱琴”“独向银蟾”遥慰,仍隐留着“此怀难寄”之感.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