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题目详情
一 剪 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
|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
看了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有《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八册全?“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最奇特的典籍:让 2020-05-16 …
(),轻罗小扇扑流萤.(),影入平()江水流.凉风起天末,().鸿雁几时到,(). 2020-05-16 …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作者是谁?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宋代哪位诗人写的? 2020-06-16 …
震旦鸦雀学生时代读沈括的《梦溪笔谈·雁荡山》其中有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 2020-06-21 …
A.一悼风帆云海阔1.水流就恨月凄迷B.秋叶愁听东逝水2.钓罢犹添月色轻C.花落东风春寂寞3.雁书 2020-06-21 …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西域指哪里? 2020-07-03 …
英语翻译今天是星期二,我的姐姐从广州回来,她为我买了礼物一本书,这本书是罗志祥的《罗辑课》,为了这 2020-07-05 …
关于秋天的古诗(看详情)《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2020-07-06 …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①,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天街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①画屏:绘有花纹图案 2020-11-25 …
课外同学们收集了描写秋天的诗句,下面哪位同学不符合要求?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上“×”。张明:何处秋风至?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