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地运用了手法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地运用了___手法,表达了对___的关注与同情。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地运用了___手法,表达了对___的关注与同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
答案:
用典 民间疾苦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悄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衰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答案:
用典 民间疾苦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悄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衰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清代诗人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1当他妻子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了2当她丈夫死了之后,她去警察局报了警. 2020-05-14 …
另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真爱是诗意,它是曹植的“愿为 2020-06-09 …
英语翻译原文: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 2020-06-12 …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分财产问题,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妻子正怀第一胎小孩.“如果 2020-07-01 …
我只上过小学是个农民工,我写了些诗,我没文化不知道是,诗歌还是词,懂诗的人指点,没学历可以当诗人吗 2020-07-02 …
文言文阅读(12分)姜诗妻广汉姜诗①妻者,同郡庞盛②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 2020-07-03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从2006年“中英诗歌进地铁”,到2010年“当诗歌遇上铁”再到20 2020-10-30 …
2004年12月23日凌晨2点,李某带领3人强行闯入刘某住处,采取威胁、恫吓手段替朋友王某索取刘某欠 2020-12-07 …
当好妻子千万别做这件事 2021-04-02 …
男人得了这病当心妻子“红杏出墙” 2021-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