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话糙理会糙①有句话叫“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些话即使听起来不怎么中听、雅观,但是道理却很正确,很耐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话糙理会糙
  ①有句话叫“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些话即使听起来不怎么中听、雅观,但是道理却很正确,很耐人寻味。这句话乍一听起来颇有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事实上是这样吗?
  ②占人云:“言为心声”。“口者,心之门户也。”口与心,就好比是苗与根的关系,苗全坏了,根又能好到哪里?
  ③佛经上说:“嘴巴不好的人,心再好也不能算作是一个好人。”意思是嘴上不留口德,内心或许也丧失了道德。《庄子•人间世》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可见,惟有自己多留口德,才会播种美德。惟有我们心存善念,好言淙淙如温泉,若是要嘴尖皮厚,霜刀雪剑势必伤人颜面。让别人颜面扫地,别人轻则把你扫地出门,重则把你忌恨在心,这样的忌恨就如同一个小炸弹,终究有一天会炸伤彼此的心灵。
  ④有位富家子弟终日烦恼,因为自己没有信仰,就去拜见一位禅师,禅师在静修,小徒弟就把富家子弟拦在了外面。富家子弟悻悻地说:“我每月供奉给你们庙里这么多香火钱,你们的衣食住行都靠我来养,见见你们师傅却这么难!”听到外面的争吵声,禅师让小徒弟放行了。富家子弟进了禅师的门就直抒胸臆:“我不快乐,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何方?”禅师笑日:“不要再找信仰了,先找找你口中的修养再说吧。等你口中有修养了,信仰自然也就回来了……”
  ⑤小时候,常听老年人念起这样的顺口溜:“嘴巴不好,良心长草;嘴巴嚼舌,居心叵测;嘴巴不饶,误解如牢;嘴巴刻薄,心地瘫瘸。”仔细想想,这些话虽然来自乡间,却蕴含着朴素的哲学。
⑥话锋如笔锋,谈笑间,都记录在别人心灵的纸张上,譬如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话锋太过尖锐,就有可能戳破别人的心灵,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甚至会伤害你的形象。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
  ⑦不要光顾着自己嘴上说得欢,要小心别人气得心头冒青烟;不要光顾着自己口无遮拦,要防止别人早已怨气泛滥;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嘴巴是出于“好”的出发点,殊不知别人的忍耐力早已到了终点站;不能老想着自己一吐为快,不想着别人心里早已“反酸”。
  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一句好听的话,就可能有一千句甚至更多的良言跟进,世间的事很多就如此,你以良言予他人,他人会以真心来报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需要一千句甚至更多句的好话去圆,但世间的很多事,如同一面镜子,一旦摔破了,就再也难以复原。所以,切莫口无遮拦,弄不好就会丢份砸碗,切莫言语潦草,弄不好你会惹来一身烦恼。
  ⑨奉劝诸君,口蜜心也蜜,切莫逞一时口舌之快,因为这可能让你背负一辈子言语之祸的债。
  ⑩话糙理会糙,各位要记牢。
                                                               (作者:李丹崖。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从第⑧段中任选一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3)请简要分析②一④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材料放在第几段后面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曾这样婉拒过一位想拜见他的美国记者:“如果你吃了一个好鸡蛋,你会一定要见见那只下了这只鸡蛋的母鸡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标题、首尾段和文章论述的内容可知,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这段引用了名言,属于道理论证,还有比喻句是比喻论证,并且将好话与不好听的话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然后按照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的问题,分别概括这几段的阐述的内容,明确层次即可解答.
(4)本题主要考查论据的使用,首先看材料,概括材料的内容是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拒绝记者的采访,再看文章内容,根据第六段“譬如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话锋太过尖锐,就有可能戳破别人的心灵,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甚至会伤害你的形象.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可知,放在第六段结尾合适.
答案:
(1).话糙理会糙. (2分)
(2).示例一:对比论证. (1分)用说一句好听的话和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的后果作对比,突出论证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观点.(2分)
示例二:比喻论证.(1分)把世间很多事比作摔破后难以复原的镜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观点.(2分)(论证方法,1分;表达作用,2分.共3分)
(3).第②段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阐述了口与言的关系;(2分)第③段从道理上论证了上述观点;(1分)第④段则举例论证了上述观点.(1分)(共4分)
(4).第⑥段. (1分)因为材料写的是钱钟书婉拒记者采访的事,与第⑥段阐述的观点“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相一致. (2分)(共3分)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话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