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
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第三是“灭谛”,说明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第四是“道谛”,说明要达到“涅槃”必须修道。佛教主张修行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宣扬“众生平等”,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祀和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否认必须通过婆罗门祭司才能修行得道。 请回答: (1)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创立的? (2)它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它的“众生平等”针对的是婆罗门教的什么制度? |
(1)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将人分成不同等级的种姓制度。 |
这些材料分别反应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 2020-04-26 …
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020-06-18 …
许衡是个怎样的人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 2020-06-22 …
1.(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段表现作者宋濂在富家子弟追求物质享受的氛围中,能监守自己的志向,不为所动 2020-07-04 …
作文材料关于原则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 2020-07-05 …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如图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知()A.质子、电 2020-07-12 …
不是说所有原生生物都没有细胞壁吗?为什么鞭毛虫有细胞壁呢?教科书上不是说所有原生生物都没有细胞壁么 2020-07-18 …
唐玄宗戒酒朝臣献新熟酒给唐玄宗,玄宗不为所动的原因(原文回答)原文回答一句话 2020-07-28 …
有一理想变压器如图所示,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副线圈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压 2020-08-01 …
1molH2SO4和1molH3PO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含有分子数相同B.所含有氧原子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