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未几盗败,应龙由是著名。改知崇仁县。淮西失守,江西诸州有残破者,县佐贰闻变先遁,应龙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之子为皇子,丞相吴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大元兵渡江,朝野震动,逐丞相丁大全,复起潜为相,帝问潜策安出,潜对曰:“当迁幸。”又问“卿如何”,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帝泣下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复言。未几北兵退,帝语群臣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帝怒潜不已,应龙朝受命,帝夜出象简书疏稿授应龙,使劾潜,应龙谓:“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祖宗以来,大臣有罪未尝轻肆诛戮,欲望姑从宽典,以全体貌。”帝大怒。
贾似道素忌潜,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迁司农少卿,寻以右谏议大夫孙附凤言,遂去国。
景定三年,湖南饥,起提举常平。以救荒功,迁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屡召,拜户部侍郎仍兼侍读,七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隐九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B.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C.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D.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了最高一级考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B.迁在古代常指官员官职变动,左迁指贬官,右迁指升职;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擢、徙、贬、谪、黜等。
C.户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田地、户籍、赋税财政、工程事务等。
D.景定是帝王年号,古人除了用干支纪年外,还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景定三年、天汉元年、永和四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___
A.刘应龙有胆有识。毛隆案中,敏锐发现断案的谬误,大胆质疑官府所捕盗贼的真实身份。
B.刘应龙忠于朝廷。淮西失守,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
C.刘应龙刚直耿介。皇帝授意弹劾丞相,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谏劝皇帝不要一事废人。
D.刘应龙功业显赫。湖南救荒,南海平寇,多有建功,深受朝廷器重,后来辞官归隐山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
②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未几盗败,应龙由是著名。改知崇仁县。淮西失守,江西诸州有残破者,县佐贰闻变先遁,应龙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之子为皇子,丞相吴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大元兵渡江,朝野震动,逐丞相丁大全,复起潜为相,帝问潜策安出,潜对曰:“当迁幸。”又问“卿如何”,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帝泣下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复言。未几北兵退,帝语群臣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帝怒潜不已,应龙朝受命,帝夜出象简书疏稿授应龙,使劾潜,应龙谓:“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祖宗以来,大臣有罪未尝轻肆诛戮,欲望姑从宽典,以全体貌。”帝大怒。
贾似道素忌潜,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迁司农少卿,寻以右谏议大夫孙附凤言,遂去国。
景定三年,湖南饥,起提举常平。以救荒功,迁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屡召,拜户部侍郎仍兼侍读,七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隐九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B.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C.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D.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了最高一级考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B.迁在古代常指官员官职变动,左迁指贬官,右迁指升职;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擢、徙、贬、谪、黜等。
C.户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田地、户籍、赋税财政、工程事务等。
D.景定是帝王年号,古人除了用干支纪年外,还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景定三年、天汉元年、永和四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___
A.刘应龙有胆有识。毛隆案中,敏锐发现断案的谬误,大胆质疑官府所捕盗贼的真实身份。
B.刘应龙忠于朝廷。淮西失守,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
C.刘应龙刚直耿介。皇帝授意弹劾丞相,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谏劝皇帝不要一事废人。
D.刘应龙功业显赫。湖南救荒,南海平寇,多有建功,深受朝廷器重,后来辞官归隐山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
②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知应龙所作”为名词短语,作“问”的宾语,“问”后不要断句,排除B、C;“高”是指“米价”,两者不能分开,“高”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适逢京城米价昂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宦官取来报告给皇帝,皇帝问明白是刘应龙所作,告诉贾似道米价高,应当立即处理,贾似道找到原因,也恼恨刘应龙.
(2)C “工程事务”由工部掌管.
(3)B “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错,根据原文“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可知,元兵渡江时,愿意死守的是吴潜.
(4)①可:认可;诬伏:无辜而服罪.句子翻译为:(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
②去:逃走;大治:太平.句子翻译为: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答案:
(1)A
(2)C
(3)B
(4)①(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
②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参考译文: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煕二年进士.被任命为零陵主簿,饶州録事参军.有个叫毛隆的人,专事抢劫杀人,州中百姓遭劫掠,远远地对盗贼喊道:“你是毛隆吗?”盗贼也答:“我是毛隆.”之后,百姓向官府告状,官府捉住毛隆关进监狱,刘应龙说:“盗贼如果真是毛隆,难道肯自认吗?”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没多久盗贼败露,刘应龙因此名声显著.改任崇仁县知县.淮西失守,江西各州有遭破坏的,县尉等听到有变故就先行逃走,刘应龙坚决守卫不离去.
在此之前,理宗长时间没有儿子,将弟弟福王的儿子立为皇子,丞相吴潜有不同意见,皇帝已经不高兴.大元军队渡过长江,朝廷内外受到震动,赶走丞相丁大全,又起用吴潜任丞相,皇帝询问吴潜有何计策,吴潜回答说:“皇上应当避开才好.”又问“你怎么办?”吴潜说:“我理当誓死守卫在这里.”皇帝落泪道:“你想要做张邦昌一样的人吗?”吴潜不敢再说.没多久,大元军队撤退,皇帝对众位大臣说:“吴潜几乎害了我.”于是罢免吴潜的丞相职务.皇帝常恼怒吴潜,刘应龙早晨接受任命,皇帝夜里拿出奏章公文稿交给刘应龙,让他弹劾吴潜,刘应龙说:“吴潜原本有好的声誉,仅是论事有失妥当,面对事变缺少裁断.自高祖以来,大臣有罪未曾轻率地任意杀戮.希望姑且照宽大的法典处理,以保全礼仪.”皇帝十分生气.
贾似道一向忌惮吴潜,适逢京城米价昂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宦官取来报告给皇帝,皇帝问明白是刘应龙所作,告诉贾似道米价高,应当立即处理,贾似道找到原因,也恼恨刘应龙.改任司农少卿,随即因右谏议大夫孙附凤弹劾,离开了京城.
景定三年,湖南闹饥荒,被起用为提举常平.因救济灾荒有功,升任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强盗作乱,朝廷认为是祸害,便派刘应龙以显谟阁待制身份担任广州知州、广东经略安抚使.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皇帝屡次特旨征召,授予户部侍郎仍兼侍读,刘应龙七次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官,归隐九峰.
(2)C “工程事务”由工部掌管.
(3)B “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错,根据原文“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可知,元兵渡江时,愿意死守的是吴潜.
(4)①可:认可;诬伏:无辜而服罪.句子翻译为:(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
②去:逃走;大治:太平.句子翻译为: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答案:
(1)A
(2)C
(3)B
(4)①(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
②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参考译文: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煕二年进士.被任命为零陵主簿,饶州録事参军.有个叫毛隆的人,专事抢劫杀人,州中百姓遭劫掠,远远地对盗贼喊道:“你是毛隆吗?”盗贼也答:“我是毛隆.”之后,百姓向官府告状,官府捉住毛隆关进监狱,刘应龙说:“盗贼如果真是毛隆,难道肯自认吗?”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没多久盗贼败露,刘应龙因此名声显著.改任崇仁县知县.淮西失守,江西各州有遭破坏的,县尉等听到有变故就先行逃走,刘应龙坚决守卫不离去.
在此之前,理宗长时间没有儿子,将弟弟福王的儿子立为皇子,丞相吴潜有不同意见,皇帝已经不高兴.大元军队渡过长江,朝廷内外受到震动,赶走丞相丁大全,又起用吴潜任丞相,皇帝询问吴潜有何计策,吴潜回答说:“皇上应当避开才好.”又问“你怎么办?”吴潜说:“我理当誓死守卫在这里.”皇帝落泪道:“你想要做张邦昌一样的人吗?”吴潜不敢再说.没多久,大元军队撤退,皇帝对众位大臣说:“吴潜几乎害了我.”于是罢免吴潜的丞相职务.皇帝常恼怒吴潜,刘应龙早晨接受任命,皇帝夜里拿出奏章公文稿交给刘应龙,让他弹劾吴潜,刘应龙说:“吴潜原本有好的声誉,仅是论事有失妥当,面对事变缺少裁断.自高祖以来,大臣有罪未曾轻率地任意杀戮.希望姑且照宽大的法典处理,以保全礼仪.”皇帝十分生气.
贾似道一向忌惮吴潜,适逢京城米价昂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宦官取来报告给皇帝,皇帝问明白是刘应龙所作,告诉贾似道米价高,应当立即处理,贾似道找到原因,也恼恨刘应龙.改任司农少卿,随即因右谏议大夫孙附凤弹劾,离开了京城.
景定三年,湖南闹饥荒,被起用为提举常平.因救济灾荒有功,升任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强盗作乱,朝廷认为是祸害,便派刘应龙以显谟阁待制身份担任广州知州、广东经略安抚使.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皇帝屡次特旨征召,授予户部侍郎仍兼侍读,刘应龙七次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官,归隐九峰.
看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阅读下 2020-04-0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阅 2020-06-1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阅读 2020-06-21 …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 2020-06-22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 2020-07-12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 2020-07-16 …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 2020-07-28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真州东园记欧阳修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 2020-11-0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4题。太宗出征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 2020-11-23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