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决定成功的利器刘伟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②有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 谓之“圣人”;[乙] 谓之“愚人”;[丙] 谓之“君子”;[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___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 [乙]处应填:___
[丙]处应填:___ [丁]处应填:___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
(4)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 谓之“圣人”;[乙] 谓之“愚人”;[丙] 谓之“君子”;[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___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 [乙]处应填:___
[丙]处应填:___ [丁]处应填:___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
(4)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决定成功的利器”是文章的论题,答案即可论点,读文章可知,第一自然段即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即是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语段内容,根据语句意思加以判断,选择出合适的词语.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容易选的是“圣人、愚人”应分别是“德才俱备”“才德兼无”,其余两个比较可知,“君子”应是“德胜才”,即品德高尚.这样,四个词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3)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从“好比”可知,此句是比喻论证,把“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从而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
(4)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能不能删去的问题,把加线的“不但 更”去掉读一读,即可比较出不同.也就是,“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强调了德的重要,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的可选性较大.第一个句子强调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排除万难的条件,从而走到成功.第二个句子强调了有“德”而无“才”,只能有方向目标,但不具备实现它们的能力,同样不能达到成功.
答案:
(1):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或“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2):[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3):比喻论证.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不能去掉.因为“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或: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5):开放性题,能结合句意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句一的启示:要想成功,我们一定做到“德”“才”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利器”,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句二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德”是不行的,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我们在“有德”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才”.
(2)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语段内容,根据语句意思加以判断,选择出合适的词语.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容易选的是“圣人、愚人”应分别是“德才俱备”“才德兼无”,其余两个比较可知,“君子”应是“德胜才”,即品德高尚.这样,四个词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3)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从“好比”可知,此句是比喻论证,把“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从而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
(4)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能不能删去的问题,把加线的“不但 更”去掉读一读,即可比较出不同.也就是,“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强调了德的重要,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的可选性较大.第一个句子强调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排除万难的条件,从而走到成功.第二个句子强调了有“德”而无“才”,只能有方向目标,但不具备实现它们的能力,同样不能达到成功.
答案:
(1):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或“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2):[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3):比喻论证.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不能去掉.因为“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或: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5):开放性题,能结合句意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句一的启示:要想成功,我们一定做到“德”“才”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利器”,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句二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德”是不行的,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我们在“有德”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才”.
看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决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二英语作文,要求如下,根据文中提示介绍Marry.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70字.1 2020-04-08 …
CPP执业者的报酬披露应该( )。A.视状况而定B.财不露,所以不应该披露C.法令要求时才要披露D. 2020-05-22 …
张某将自己的货物质押给刘某,刘某疏于管理,任其日晒雨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张某有权要求刘某 2020-05-27 …
1.早年未起兵时,刘备和张飞为地主家编织草鞋为生,一日,地主要求刘备和张飞每人负责编织一百双草鞋, 2020-06-09 …
早年未起兵时,刘备和张飞为地主家编织草鞋为生,一日,地主要求刘备和张飞每人负责编织一百双草鞋,张飞 2020-06-21 …
“信息披露”中所需要披露的信息是指( )。A.从业人员推荐的产品设计原理B.银行战略发展方向C.银 2020-06-27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披露”中所需要披露的信息是( )。A.代理人名称 B.产品性质C.银行的财务 2020-06-27 …
刘敏和两位好朋友一起参加比赛,两位好朋友的得分分别是90分和89分,要想平均成绩达到91分,刘敏最少 2020-11-03 …
为什么狼要披羊皮呢,羊就不可以披狼皮吗? 2020-11-08 …
小王对刘德华崇拜的五体投地。他收藏着刘德华的个人专辑,只要有刘德华的传闻报道,他就马上想尽办法搜集起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