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材料一: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一、二回答:
材料一: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北方大量的人口南移,先进农具和灌溉工具的发明(唐时的秧马,宋时的新式水车)提高了生产力,使这一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材料二:如图中甲乙两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荒地,如今分布已经变成了粮仓、棉仓.
作业搜
(1)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___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洼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南稻北麦”是我国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它体现了___
①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②人类不断改造并战胜地理环境的结果
③现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结果    
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亘古不变
⑤气候差异是产生农业地域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说出乙丙两地农业生产优势上气候条件(类型和特点)的差异.
(4)甲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甲地发展粮食生产(土地条件上)优势和(气候条件上)不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结合材料一,可以看出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系稠密,地势低洼,土质黏重.
(2))“南稻北麦”是我国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体现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农业的差异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3)乙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是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4)甲是三江平原,为黑土地,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大,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但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故答案为:(1)B.
(2)D.
(3)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4)优势: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黑土肥沃.
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
看了 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材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三道应用题:(1)一台拖拉机耕两块地,第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9600平方米,用2.4小时耕完;第二  2020-06-25 …

耕作方式的改进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  2020-06-26 …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020-06-26 …

求应用题一台拖拉机耕两块地,第一块地是长方形,面积是9600平方米,用2.4小时耕完;第二块地是直  2020-07-04 …

一台拖拉机耕两块地,第一块地是长方形,面积是9600平方米,2.4小时更完;第二地是直角三角形,两  2020-07-04 …

一辆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四分之一又四分之一平方米,第二小时耕了余下的四分之一又四分  2020-07-04 …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020-07-08 …

一辆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小时耕了整块地的1/4又1/4平方米,第二小时耕了余下的1/4又1/4平方  2020-07-12 …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  2020-11-06 …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