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题目详情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不论贵贱,选贤用能.
(2)据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可知,都涉及到历史上的科举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扩大了官吏来源.
(3)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科举制也不例外,因而科举制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材料二中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故答案为: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扩大了官吏来源.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据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可知,都涉及到历史上的科举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扩大了官吏来源.
(3)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科举制也不例外,因而科举制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材料二中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故答案为: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扩大了官吏来源.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看了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翻译“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答出的给予高分奖励 2020-05-22 …
"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这的古文是什么意思?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 2020-06-16 …
三平祖师公签诗,圣人半个已超群,石巩岩头道德尊,禄位高迁荣显日,诏书吹到面逢君.求子, 2020-06-17 …
41期跑狗一字记之曰:畏成果在望,不思进取.予取予携才是对!畏首畏尾,诸 2020-06-23 …
木兰诗中突出表现木兰不图名利禄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2020-07-28 …
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好难啊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写战争激 2020-07-28 …
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 2020-07-28 …
《隆中对》中表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哪个 2020-12-06 …
根据解释填成语1.形容两种事物根本对立()2.指对世事采取不严肃的消极态度()3.比喻从事物的某些迹 2020-12-10 …
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游:交游,交往《管晏列传》)B:日思高 202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