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秦观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这是一首题画词,词中徽真的形象是怎样的?词人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2)词人观赏画作之后有什么“堪恨处”?请简要分析。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这是一首题画词,词中徽真的形象是怎样的?词人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2)词人观赏画作之后有什么“堪恨处”?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解答本题首先阅读文本,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根据诗句的意思认真揣摩诗人描写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进行鉴赏分析,诗句第一句“水剪双眸点绛唇”,意思是“她的眼睛水晶晶的,嘴唇是绛红色的”,诗句第二句“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意思是“好似当年东邻女子偷看宋玉一般,画面上只看到露出墙头的半身像”,根据诗句含义可以看出“徽真是一位双眸明澈、红唇娇小、(半)身姿妩媚的美丽女子”,诗人采用细致描绘的方法描绘了“徽真”的形象,这种手法叫白描的手法;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鉴赏分析诗人“堪恨处”的原因,诗句最后一句“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意思是“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感到太遗憾了.画中人真“无情”啊,不能与我交流.可是,就算无情也动人啊 ”,从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
(1)徽真是一位双眸明澈、红唇娇小、(半)身姿妩媚的美丽女子;词人主要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的形象.
(2)“堪恨处”是画中人的“无情”,只是美人图;从词的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
译文:
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如水般美丽眼波、红色的嘴唇.好似当年东邻女子偷看宋玉一般,画面上只看到露出墙头的半身像.
崔徽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还记得当时她当时蹙额皱眉的情形呢.(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感到太遗憾了.画中人真“无情”啊,不能与我交流.可是,就算无情也动人啊.
赏析:
这是一首题崔徽画像的题画诗.崔徽何许人也.据元稹《崔徽歌并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使还,崔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
词一开始“妙手”二句,就是说因为高明画师手画的崔徽像,所以她的眼睛才水晶晶的,嘴唇是绛红色的,恰到好处,有似真人.“水剪双眸点绛唇”,颇似合取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掩《咏美人春游》:“明珠点绛唇”句意点化而来.崔徽诚然很漂亮,秦观在《崔徽》诗里写道:“轻似南山翡翠儿,”“裴郎一见心如醉,”而最能显示其神韵风采的还是眼睛和嘴唇.“疑是”三句,是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用这段文字来说崔徽的容色就像宋玉描述的东邻女一样美妙.这是由画像是半身而想及邻女偷窥宋玉,墙头半掩玉体的形象,来补充对崔徽刻画之不足.词的过片“往事”两句,写崔徽画像上的神态是眉黛含颦,因崔徽请丘夏写真时,她正怀着悲伤的心事.说今天看到崔徽的画像,这样美丽动人,谁还再想到她过去酸辛的往事呢?
词的歇拍“尽道”三句,写词人鉴赏画像后的观感.说凡是见到崔徽像的人,都齐声赞美不错,如果说还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没有画出她的“有情”处.但词人认为这算不了什么缺点,因为崔徽当年是流着泪让人画像的,怎么会有情呢?接着作者化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句意,说她像上即是无情吧,但这无情的形象也是动人心弦的.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鉴赏分析诗人“堪恨处”的原因,诗句最后一句“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意思是“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感到太遗憾了.画中人真“无情”啊,不能与我交流.可是,就算无情也动人啊 ”,从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
(1)徽真是一位双眸明澈、红唇娇小、(半)身姿妩媚的美丽女子;词人主要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的形象.
(2)“堪恨处”是画中人的“无情”,只是美人图;从词的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
译文:
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如水般美丽眼波、红色的嘴唇.好似当年东邻女子偷看宋玉一般,画面上只看到露出墙头的半身像.
崔徽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还记得当时她当时蹙额皱眉的情形呢.(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感到太遗憾了.画中人真“无情”啊,不能与我交流.可是,就算无情也动人啊.
赏析:
这是一首题崔徽画像的题画诗.崔徽何许人也.据元稹《崔徽歌并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使还,崔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
词一开始“妙手”二句,就是说因为高明画师手画的崔徽像,所以她的眼睛才水晶晶的,嘴唇是绛红色的,恰到好处,有似真人.“水剪双眸点绛唇”,颇似合取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掩《咏美人春游》:“明珠点绛唇”句意点化而来.崔徽诚然很漂亮,秦观在《崔徽》诗里写道:“轻似南山翡翠儿,”“裴郎一见心如醉,”而最能显示其神韵风采的还是眼睛和嘴唇.“疑是”三句,是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用这段文字来说崔徽的容色就像宋玉描述的东邻女一样美妙.这是由画像是半身而想及邻女偷窥宋玉,墙头半掩玉体的形象,来补充对崔徽刻画之不足.词的过片“往事”两句,写崔徽画像上的神态是眉黛含颦,因崔徽请丘夏写真时,她正怀着悲伤的心事.说今天看到崔徽的画像,这样美丽动人,谁还再想到她过去酸辛的往事呢?
词的歇拍“尽道”三句,写词人鉴赏画像后的观感.说凡是见到崔徽像的人,都齐声赞美不错,如果说还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没有画出她的“有情”处.但词人认为这算不了什么缺点,因为崔徽当年是流着泪让人画像的,怎么会有情呢?接着作者化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句意,说她像上即是无情吧,但这无情的形象也是动人心弦的.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堪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②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③妾不 2020-06-16 …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 2020-06-18 …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 2020-06-18 …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 2020-07-02 …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 2020-07-14 …
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①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③千 2020-07-16 …
堪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B.妾不堪 2020-11-11 …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 2020-12-14 …
下面句子中对“堪”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③千载 2020-12-28 …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高可二黍许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