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送魏大从军简析
题目详情
送魏大从军
简析
简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看了 送魏大从军简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道拼音题,急用!谢谢了!按照多音字的读音归类:将军将领猛将将来将就将帅将近将要点将残病败奖将计就 2020-04-26 …
古代诗歌鉴赏(送魏大从军)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 2020-06-09 …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 2020-06-29 …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 2020-06-29 …
2大娘给志愿军送打糕,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3八年来,你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的温暖从 2020-07-04 …
如图是一幅军事部署简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我军阵地与敌军阵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地的 2020-07-05 …
急啊~~高中物理:关于传送带的简单动量问题从离传送带高度h=3.2m处由静止落下一个质量为m=1. 2020-07-17 …
..智慧宫....古代战争时,甲乙两个军队同时在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行军,利用一条狗以每小时30千 2020-11-10 …
空军60周年飞行跳伞表演是一项绚丽多姿的飞行活动,更是展现一个开放国度、一支强大军队的一种至高无上的 2020-12-24 …
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1.、只有…才造句2.、大娘给志愿军送打糕,为什么是说“雪中送炭”? 2021-02-03 …
相关搜索:送魏大从军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