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乡 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南 乡 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诗人的情感,诗歌多“言为心声”,要想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阅读诗歌内容,根据是个中的语句分析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其次可以根据“知人论世”得方法,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根据诗人的生活经历定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诗句“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可以看出诗人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客居在外,诗句“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可以看出诗人年过半百功业无成所以不由的发出“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的感慨;
(2)赏析句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结构等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手法、炼字、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着手,如诗句“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可以看出诗人的志趣高洁与竹为伴,诗句“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竹喻人,以竹显志,但不免又透露出诗人的孤独,由此可以看出此处诗人借景抒情,以情显志,情景交融;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诗句中上阙主要描绘了一位常年漂泊在外、功业未成的主人翁形象,词的下阙诗人借助诗句主要为我们描述了一位虽然功业未成,但是人并未意志消沉,所以诗人借助诗句“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表明自己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参考答案:
(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译文:
南北向的官道上短亭接着长亭,脚下的道路虽无情,但行走在上面的行人却有情,“我“年年骑着马来回地奔波在这条道路上,可有什么成就呢(指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去参加科考,却总没有考中)?
鬓边的短发渐渐白了几根,“我“书斋里的灯仍旧独自亮着,夜夜读书到天明,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几株君子竹,显得是你们的凄清,而秋风又不时地吹拂着竹子,发出瑟瑟的秋声.
赏析:
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刘秉忠才学出众,十七岁即为节度府令史,未几弃去,“决意逃避世事“,遁武安山(今属河北)中,“与全真道者居“.不久又从天宁虚照禅师剃度为僧.后随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遂留之.从此开始了他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直到五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五年后辞世.正因为词中的情感全由作者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来,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赏析句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结构等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手法、炼字、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着手,如诗句“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可以看出诗人的志趣高洁与竹为伴,诗句“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竹喻人,以竹显志,但不免又透露出诗人的孤独,由此可以看出此处诗人借景抒情,以情显志,情景交融;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诗句中上阙主要描绘了一位常年漂泊在外、功业未成的主人翁形象,词的下阙诗人借助诗句主要为我们描述了一位虽然功业未成,但是人并未意志消沉,所以诗人借助诗句“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表明自己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参考答案:
(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译文:
南北向的官道上短亭接着长亭,脚下的道路虽无情,但行走在上面的行人却有情,“我“年年骑着马来回地奔波在这条道路上,可有什么成就呢(指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去参加科考,却总没有考中)?
鬓边的短发渐渐白了几根,“我“书斋里的灯仍旧独自亮着,夜夜读书到天明,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几株君子竹,显得是你们的凄清,而秋风又不时地吹拂着竹子,发出瑟瑟的秋声.
赏析:
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刘秉忠才学出众,十七岁即为节度府令史,未几弃去,“决意逃避世事“,遁武安山(今属河北)中,“与全真道者居“.不久又从天宁虚照禅师剃度为僧.后随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遂留之.从此开始了他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直到五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五年后辞世.正因为词中的情感全由作者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来,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 2020-05-04 …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 2020-05-04 …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 2020-05-04 …
南北回归线除了在一年中的春,秋分时候昼夜等分,还有等分的情况吗?每年的夏至当北回归线受到太阳光直射 2020-06-05 …
百度有地理达人么?帮下忙小弟感激不尽!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那么赤道以南,南回归线以北的这段 2020-06-25 …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东部 2020-12-07 …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 2020-12-07 …
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 2020-12-26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 2021-02-05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