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
题目详情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本诗咏叹王照君其人其事,寄予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本诗咏叹王照君其人其事,寄予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看了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诗歌:群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有什么妙处,帮忙分析一下 2020-04-07 …
无厓观、万殊、群簌其三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 2020-06-04 …
在某人群A和B两组人群中进行大肠癌的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为70%,但A人群患病率为1 2020-06-05 …
碧空万里,一群大雁在飞翔,迎面又飞来一只小灰雁.它对群雁说:你们好,百只雁!你们百雁齐飞,好气派碧 2020-06-11 …
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 2020-06-21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0-11-07 …
材料一: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的3名19岁的大学生为了抢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连日来,10 2020-11-12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出自哪? 2020-11-1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00万贫困人口,城镇也有2 2020-11-22 …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已有多年。当时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扭转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