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根据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1)图中3,4分别是,.(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和两个过程.排尿中枢位于.(3)3中液体流经[]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其中全部
题目详情
根据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1)图中3,4分别是______,______.
(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排尿中枢位于______.
(3)3中液体流经[______]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其中全部的______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③肾小囊、④肾小球.
(2)当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⑤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尿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有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它的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如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故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1)肾小囊;肾小球
(2)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脊髓
(3)⑤;葡萄糖
(2)当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⑤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尿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有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它的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如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故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1)肾小囊;肾小球
(2)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脊髓
(3)⑤;葡萄糖
看了 根据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所示,五边形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所示 2020-06-14 …
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 2020-06-20 …
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 2020-07-11 …
火电厂湿冷技术的详细表述最好有配图.我想要的是湿冷这项技术表现在具体的运行中的表现,包括它需要流经的 2020-11-04 …
地图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自然地图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和现象的形成、演化、结构特征及其相互 2020-11-0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 2020-11-08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 2020-11-11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 2020-11-11 …
地图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自然地图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和现象的形成、演化、结构特征及其相互 2020-11-2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一(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图二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