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刘蓉《习惯说》,完成下列各题。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②.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题目详情
阅读刘蓉《习惯说》,完成下列各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②.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
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⑤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③苦:总是。踬(zhì):绊倒。 ④蹶(jué)然:急速的样子。⑤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⑥窒,阻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习惯说___
②每履之___
③顾而笑曰___
④而不与洼适也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足苦踬焉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文: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
(5)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②.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
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⑤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③苦:总是。踬(zhì):绊倒。 ④蹶(jué)然:急速的样子。⑤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⑥窒,阻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习惯说___
②每履之___
③顾而笑曰___
④而不与洼适也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足苦踬焉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爱莲说》 |
B.且焉置土石 | (《愚公移山》) |
C.惧有伏焉 | (《曹刿论战》 ) |
D.永之人争奔走焉 | (《捕蛇者说》) |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文: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
(5)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说:文体的一种,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②句意为:每次经过.履:踩,走.
③句意为:看了后笑着说.顾:看.
④句意为:便不能适应坑洼.适:适应.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题干中“焉”是兼词,于此,在这里;A语气词;B哪里;C兼词,于此,在这里;D代词,指捕蛇这件事;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两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因此断句为: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何:怎么;句意为: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个国家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句意为:石潭的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答案:
(1)①说:文体的一种,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②履:踩,走.③顾:看.④适:适应.
(2)C
(3)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4)①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个国家呢?”
②石潭的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5)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①句说:文体的一种,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②句意为:每次经过.履:踩,走.
③句意为:看了后笑着说.顾:看.
④句意为:便不能适应坑洼.适:适应.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题干中“焉”是兼词,于此,在这里;A语气词;B哪里;C兼词,于此,在这里;D代词,指捕蛇这件事;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两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因此断句为: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何:怎么;句意为: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个国家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句意为:石潭的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答案:
(1)①说:文体的一种,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②履:踩,走.③顾:看.④适:适应.
(2)C
(3)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4)①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管理整个国家呢?”
②石潭的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5)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看了 阅读刘蓉《习惯说》,完成下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丰乐亭记练习题,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 2020-05-20 …
英语翻译一、翻译古文(1)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二、“丰乐亭” 2020-06-14 …
《故乡》填空文章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 2020-06-29 …
请用“|”为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 2020-07-02 …
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2020-07-03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 2020-07-08 …
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 2020-07-08 …
学生为了取得优异成绩而刻苦学习,科技工作者为了早出成果而刻苦攻关,农民为了取得好的收成而辛苦劳作…… 2020-11-06 …
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 2020-12-27 …
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