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杨里万的《插秧歌》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杨里万的《插秧歌》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作品注释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⑷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⑸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 ⑹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2]
作品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这首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2] 杨万里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