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理解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用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解析:  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5.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6.答案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答案新颖、独到,可不受此3点的限制)
看了 阅读理解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林肯刻苦成才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不朽功绩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学做家务活儿,1  2020-03-30 …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  2020-05-20 …

俗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其原因在于()A.个人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B.只有贫苦  2020-06-13 …

唐朝贫苦农家子弟郑宪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他有可能经历()①他的父亲用曲辕犁犁  2020-07-08 …

根据课文多收了三五斗作者把这些粜米的贫苦农民称为,表现了作者。米商们把这些贫苦农民称作,表现了米商  2020-07-15 …

唐朝贫苦农家子弟郑宪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他有可能经历①他的父亲用曲辕犁犁地②他  2020-11-10 …

填空。本文展示了主人公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赞扬了他在生活上能吃苦、精  2020-12-01 …

能够表现宋濂用精神的富足战胜生活上的贫苦的句子是送东阳马生序  2020-12-03 …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其原因是()A.苦难能磨炼人们坚强的意志B.只有贫苦的孩子才能成  2020-12-03 …

李桂林夫妇扎根悬崖上的贫苦山村献身教育18年。他们获得的工资收入是微薄的,但他们撑起了一片教育蓝天,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