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苏舜钦(宋)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
沧浪亭记 苏舜钦(宋)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 ①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 ② ,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苹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 ③ 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秸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构亭北原碕 ④ ,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 ⑤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 ⑥ 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闽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小桥。④碕(qí):曲折的河岸。
⑤榦(gàn):树干。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阜广水 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
2.下面语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
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助词,的)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在,到;介词,比)
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于;形容词词尾)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
而后得以排遣
(读、思;直译、意译)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1. B
2. B
3. C
4. D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为国者 2020-06-11 …
材料一: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反映了哪些国家机器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监狱).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 2020-06-17 …
《晏子使楚》中的:楚王闻之吾欲辱之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的“之”分别是什么意思?解释一词多 2020-07-03 …
英语翻译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 2020-07-05 …
原始地貌标高高于回填土成型面对于,>>回填土方时>当原始地貌标高高于回填土成型面标高时,那高出成型面 2020-11-07 …
《橘逾淮为枳》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 2020-11-11 …
下面一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2020-11-26 …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 2020-12-17 …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 2020-12-17 …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