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得张正字诗①[宋]陈与义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注①此诗作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得张正字诗
    [宋]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冬,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要职,闲居江州。
(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怎样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首尾两联内容,简要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岁暮塔孤立”为静景,“风生鸦乱飞”为动景,两句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首联注意景和情的关系;尾联结合诗人的心境和诗句中“书札到郊扉”的联系.

答案:
(1)颈联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孤寂悲凉的画面.(2分)时到岁末,闲居江州的诗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风生鸦飞的景象,一静一动,互相映衬,“风声”“鸦飞”更显示了环境的荒凉,(1分)也烘托出诗人隐退闲居的孤寂之感.(1分)
(2)①“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点明自己闲居江州养老的境况,叹岁月流逝,一事无成,既有伤老悲己之情,又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慨叹之情.(2分)②“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人引退孤寂之时,张正字的书信使诗人内心产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2分)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