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观鸭说明吴廷翰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喁喁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蜉蝣虫蠓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①,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使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改)【注】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___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___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帝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鸭雏,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鸭雏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鸭雏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鸭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使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鸭雏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②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③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喁喁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蜉蝣虫蠓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①,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使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改)【注】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___
A.予让僮不善畜也 | 让:指使 |
B.既乃狎水,或仰而饮 | 狎:嬉戏 |
C.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 充:扩充 |
D.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 | 囿:约束 |
A.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B.则遂群奔水中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D.然则民之初生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___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帝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鸭雏,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鸭雏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鸭雏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鸭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使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鸭雏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②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③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让,责备.译文为:我怪责僮仆没有好好饲养.(2)C以:连词,来. A与:都是介词,给/和,跟;B则:都是副词,就/却;D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去,到.(3)“试于水者也”为我采取的方法,前...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反裘负刍,译文译译译加加加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 2020-06-15 …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的说明《爱莲说》一文标题不能改成《莲说》的原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2020-06-2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2020-06-23 …
英语翻译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 2020-06-25 …
求高手'语文证明题'''爱的证明式用数学的因为所以证明假设伱爱我求证:爱=一生、可以用一生来换伱的 2020-06-2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2020-06-29 …
爱莲说这篇课文: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陶渊明独爱菊,什么表明了他的 2020-07-23 …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 2020-11-02 …
《爱莲说》中,周敦颐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而从文章的主题中可以知道,菊花意味着逃避世俗的人,其中有 2020-11-23 …
周敦颐文章中说“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他为什么“独爱莲”?周敦颐文章中说“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