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二)拯性峭直,恶吏苛刻①,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②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③,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恶吏苛刻: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②忠恕:忠恕之道。③私书:信件。④大茔:家族墓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鲜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C.蔓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小石潭记》)
D.宜 宜乎众矣/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段(一)末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析包拯具备了“莲花”所具有的哪些美好品质。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二)拯性峭直,恶吏苛刻①,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②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③,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恶吏苛刻: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②忠恕:忠恕之道。③私书:信件。④大茔:家族墓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鲜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C.蔓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小石潭记》)
D.宜 宜乎众矣/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段(一)末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析包拯具备了“莲花”所具有的哪些美好品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观:看/景象;B.鲜:少/鲜艳;C.蔓:长枝叶/藤蔓;D.宜:应该.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独: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连词,表转折.句子翻译为:我只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通过总结文章内容,探究作者观点可以概括出文章主旨.“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富贵权贵的象征,人们大都喜欢追逐名利,而像我一样追求正直的君子恐怕很少了.这句话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读两文,明确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通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包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亭亭净植”中表现出的“刚直不阿”的品质.能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包拯具备了“莲花”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即可.
答案:
(1)D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牡丹象征富贵,写世人爱牡丹也就是写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这样写表现了自己对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强烈不满,并且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4)示例:包拯性情严峻刚正,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于人,表明他具有莲花“亭亭净植”中表现出的“刚直不阿”的品质.包拯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而且施行忠恕之道,表明他具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中表现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独: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连词,表转折.句子翻译为:我只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通过总结文章内容,探究作者观点可以概括出文章主旨.“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富贵权贵的象征,人们大都喜欢追逐名利,而像我一样追求正直的君子恐怕很少了.这句话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读两文,明确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通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包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亭亭净植”中表现出的“刚直不阿”的品质.能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包拯具备了“莲花”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即可.
答案:
(1)D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牡丹象征富贵,写世人爱牡丹也就是写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这样写表现了自己对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强烈不满,并且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4)示例:包拯性情严峻刚正,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于人,表明他具有莲花“亭亭净植”中表现出的“刚直不阿”的品质.包拯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而且施行忠恕之道,表明他具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中表现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看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陆架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上B.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C 2020-05-1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陆架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上B.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C 2020-05-16 …
阅读下面文字,简述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 2020-06-09 …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的交通范围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元朝时我国()①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 2020-06-11 …
(2014•济宁一模)世界陆地可分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根据你对世界这六大 2020-11-13 …
下列有关海底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坡度平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2020-11-20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2020-12-02 …
大鲵蛙是两栖动物原因()A.幼体水中生活,成体陆地B.水中生殖,陆地发育C.幼体陆地生活,成体水陆均 2020-12-07 …
“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 2020-12-17 …
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