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动荡、严肃,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等不太和淆的状态和形式,但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动荡、严肃,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等不太和淆的状态和形式,但总体上却不给人以压抑痛苦,而仍给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这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之美大不相同。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即主体要求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但不时遇到对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这就必然会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时立、冲突,矛盾色彩。然而,古典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是不存在深刻分裂的,它们在本质上统 一和谐的,因此,来自吋象的抗拒必然会被克服,主体也就通过对对象的获得和占有显示出自己巍然的人格高度成生命力量。由于壮美理想是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偏重于模拟、写实,再现,是“诗在画中”,亦即表现统一于再现。
   而优美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因而一切动荡的、对立的因素都被淡化和水解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它所表现出未的感性特征是柔婉、圆润、娇小、清丽、淡雅、自然等等。它给人的感受也没有壮美感中那种亢奋高扬的情绪,而是一种单纯的、平和的愉悦说和享受。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静守中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也即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表实现同对象的拥抱巧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感性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形神统一、情理结合,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中达到同对象的融合统一。必此避免了主体在外向追觅中同客体的抵牾、矛省和冲突,从而同客体保持一种和谐、自由的统一关系。优美理想的这种内向性、自省性结构也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心必然是表情的、写意的,是“画中有诗”,即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这也即是说,审美和艺术不再为对象的感性特征所制约和局限,而是自由地超越着他们,在它们的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审美理想的壮美与优美的两大形态,既是相对的逻辑范畴,又是发展的历史范畴。就整个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宋元审美文化实现了由古典壮美向优美的转化。中唐以前,以阳刚为主的壮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盛唐时期,充满雄强博大之气的壮美形态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达到了-个高峰。而中唐以后,特别是宋元至明中叶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审美理想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型,即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为主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这一点从宋元时期的美学思想、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诗、散文、词、书画、杂剧、雕塑、建筑等),到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如园林、瓷器、服饰、饮食与茶艺等),都无不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出来。
(节选自《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尽管壮美在直观上表现出诸多不太大和谐的状态和形式,但它仍能绐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总体上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痛苦。
B.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主体在自我实现时会不时遇到某种抗拒,这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不和谐的色彩。
C.古典美学中主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不存在明显的分裂,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和谐的,主体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D.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的壮美理想,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是表现统一于再现,即偏重于模拟、写实和再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优美强调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和谐,一切动荡、对立的因素皆融合在宁静而整一的和谐关系中,从而表现出圆润等感性特征。
B.在优美理想中,因为主体不通过外向的追觅来实现同对象的和谐关系,而是向内静守,由此则避免同客体的抵牾、矛盾和冲突。
C.体现优美理想的审美和艺术突破了其对象感性特征的制约和局限,在对象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着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
D.中唐之前壮美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到宋元开始被以柔为主的优美取代,体现了审美理想两大形态的历史转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壮美给人亢奋高扬的感受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美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也不同于优美给人的单纯、平和的偷悦和亨受的感受。
B.古典美学中壮美和优美各自主客体之间虽然都存在着矛盾冲突,但由于其关系结构的不同,最终也都显示出融合,统一与和谐的状态。
C.“诗在画中”与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的“画中有诗”不同,“画”,是艺术审美的重心;而“画中有诗”的重心则是“诗”。
D.宋元时期美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及实用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偏于写意缘情,刚柔结合中以柔为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项“不存在明显的分裂”错误,与原文“不存在深刻分裂的”的含意不符.
(2)D项“取代”错误,与原文“获得全面的发展和确立”的意思不符,原文为“特别是宋元至明中叶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审美理想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型,即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为主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
(3)B项壮美和优美的统一和谐的状态不是因为他们二者的主客体关系结构不同,这是强加因果.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一段后半部分.

答案:
(1)C
(2)D
(3)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试分析单调谐放大回路的发射极电阻Re和调谐回路的阻尼电阻Rl对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和中心频率各有何影  2020-05-23 …

依照“哲学家说,和谐是生命与自然的相亲相爱;作家说,和谐是笔端生发的完美境界."写几个句子,谈谈对  2020-06-04 …

文言文的相关问题不韦不智中"不吾凄"\如何解释?"吾"呢?一楼的好象不对,放在文中不通不好意思啊~  2020-06-07 …

请帮我看看这篇作文可行《感受和谐》感受和谐社会生活中一切能感受的关系的存在,一切需要关系来维系的现象  2020-11-03 …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  2020-12-15 …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2020-12-15 …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这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  2020-12-15 …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迪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  2020-12-15 …

和谐文化融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它对人们的行为  2021-01-08 …

若函数y=f(x)图象上不同两点M,N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M,N]是函数y=f(x)的一对“和谐  2021-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