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材料一:流水会远去,时光会流淌,生命会消逝,存在的只有现在。材料二:辉煌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材料一:流水会远去,时光会流淌,生命会消逝,存在的只有现在。
材料二:辉煌的盛唐已逝,但伟大的诗魂永存;古希腊城邦已经坍圮,但自由民主的星火依旧蔓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答案解析】 从两则材料中可以概括出两个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的观点: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根据第一则材料可以得出“一切都会过去,包括苦难、痛苦等,所以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珍惜现在”的立意;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得出“虽然时间会泯灭一切,但精华永存”的立意;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会得出“逝去与永恒”这一立意,此为最佳立意。【学生堂作】
逝去的永恒
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践行人生理想,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点评】这是一篇饱含诗意、哲理与情感的议论文。文章以米兰·昆德拉的“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为主线,串起蜜蜂、三文鱼、小麦的生命中的追求,然后由物及人,以海子的诗句和林徽因的经历诠释了理想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使青春不朽。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便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颇含理趣。一篇议论文除了思想深邃、材料丰富、观点新颖之外,能以文采见长便是另一种成功。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生切记!
【思路点拨】首先要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让其过去,如人生的痛苦、心灵的创伤、一段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都可以让其过去,,从而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生。其次要思考哪些东西是不会过去的,如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等,都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因此,对于这些东西,要珍惜,要保护,要传承。最后 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立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19 2020-05-1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 2020-05-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材料三材料四(元朝的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洋务最为当务之急,以通晓各国语言文字为人。————据张之洞《延访洋务人才 2020-06-2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 2020-06-2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材料 2020-06-2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三泰西近 2020-06-2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2020-07-0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20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