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
阅读下面《孟子》、《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 ① 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 ② 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②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③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③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④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 ① 财:通“材”。 ② 私淑艾:不是直接作为学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学的。 ③ 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3.根据 ① 、 ② 、 ③ 三个选段,简要概括孟子的教育思想。(3分)
1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13.①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②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能人为降低标准。③教师要重在启发引导,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分标准:共3点,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给分。)
14.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诲”类似(1分)“不屑之教诲”的方法,是从反面激发学生的自尊心,(1分)目的是使学生自我反思,发现不足,感到羞愧,从而奋发向上(1分)。(评分标准:能结合选段分析“不屑之教诲”的目的作用,意思基本符合,即可给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疏通及理解,分别才三段文字中筛选出属于孟子教育思想的语句,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即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教亦多术矣”可从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的角度概括;“君子引而不发”可从教师要重视启发诱导的方法;“孔子辞以疾”可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的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可根据“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的句意概括出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然后与孔子前面的教育方法进行比较,很容易得出与孟子的“不屑之教诲”类似。在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时,可从“不屑之教诲”的目的与作用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进取心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一)
①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
②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
③孟子说:“高明的 工匠 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后羿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君子 拉满 了弓而不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的人便跟着他做。” (《孟子·尽心上》)
④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将十位记者分成四组,其中两组各3人,另两组各2人,分赴4个不同地区进行报道,不同的分配方案有多少种 2020-04-07 …
某班同学参加升级考试,得满分的人数如下:数学20人,语文20人,英语20人,数学语文两科满分者7人 2020-06-13 …
2.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 2020-07-05 …
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 2020-11-21 …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分别指什么?求具体,求举出特例.老师说什么植物不全是生产者,动物生产者、分解者 2020-11-28 …
分别以一圆的圆心向另一圆做切线(看下边的)若圆A圆B是外切的等圆分别以一圆的圆心向另一圆做切线,两切 2020-12-09 …
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 2020-12-14 …
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 2020-12-14 …
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 2021-01-12 …
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 2021-01-12 …